派利是其實是我民族在傳統春節中一種存在已久的習俗,它代表在新一年的幸運,誰獲派利是,就是得到了好彩頭。在我們的童年時代,得到大人派利是後便會滿心歡喜,並不在意內裡是多少錢,而父母總會叫我們將利是錢儲蓄起來以留待在購買書簿或文具時才拿出來使用,有時候也允許我們拿出一小部分買點零食或看場電影,但通常都會透過利是來教育孩子們形成一種儲蓄、節儉的美德。而最令我們印象深刻的,就是大人常常提示:接了利是後絕對不能馬上拆開,必須等待客人離開後才可以拆,因為那是沒禮貌的!
可是今天,利是好像已失去昔日的傳統意義,且成為一些人用以炫耀財富的象徵,而不是代表著“利利是是”的意思。更值得令人遺憾的,竟有些大人當著孩子面前說:“現在派利是只給5000、1萬元,究竟可買得什麼東西?”如此的說法,無形中令到孩子誤解了利是乃為在民間中祈求平安與幸運的寓意,而只存在利是以“金錢至上”的錯誤想法。與此同時,現時有不少孩子在拿了利是後,便連忙用來玩電遊、買玩具或買零食,而父母亦不加以干預或教育。
利是,雖然是一種傳統習俗,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已有部分人開始自我摒棄之,尤其是那些在生活方面還有困難的朋友。有些經濟不太好的家庭,每到春節便感到煩惱,且儘量少上街或訪友,因為派利是對他們來說是一種相當大的壓力,又或者有人選擇在春節期間旅遊,回來後即是“過了新年”,便不須派利是。
至於我個人認為,利是這風俗源遠流長,也具有其存在價值,是可以保留下去,問題在於我們大人應怎樣教育孩子們如何“看待”利是的真正意義,須給其灌輸一個正確的認識,特別是可透過利是來教育他們做一些饒有意義的事情,例如將利是錢儲蓄起來以幫助一些家境有困難的同學、朋友,或用之來參加若干社會活動和做善事。如果能夠這樣,就可進一步提升利是的傳統含意,因為除了“祈求平安、幸運”之外,更可助人,那正是做人的快樂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