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卫生防疫力量如何调动力量以辅助民众防疫?
疫情可能大规模爆发
据卫生部卫生防疫局副局长阮良心告知,在暴风雨和洪水过后,无数微生物、灰尘、垃圾、废物等随水流向许多地方,造成环境污染,潜伏疫情爆发的风险。
雨洪季节常见的流行病是登革热、疟疾、流感、皮肤病、红眼病以及如霍乱、痢疾、伤寒、腹泻等的消化道疾病。原因是由于水源和食物源有被水和人类、动物粪便中病原体污染的风险。灾区民众缺乏干净的生活用水,使用不安全的食物来源,引起容易染病。
他告知,卫生部现已评估各地在暴雨、洪水过后的影响情况,劝喻民众预防疫情。同时,根据各地的形势来制定符合的专门辅助方案。
据中央热带病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申孟雄医生认为,此次台风袭击后的疫情可能比以前的更加复杂。原因由于今年受暴雨、洪水所影响的范围较大,可能引起疫情广泛地蔓延。
申孟雄医生表示,暴雨、洪水导致多处受淹、水位上升。在水退后,水中可能隐藏病原体。同时,由于大范围的降雨和洪水,携带病毒的动物尸体可能随着水流的四处扩散,漂浮到其他省、市。
如何防病?
洪水后发生的常见疾病之一是红眼症。据白梅医院眼科副主任冯氏翠梅医生告知,预防眼部疾病必须确保眼睛卫生和环境卫生,并告知:“在缺乏洁净水的情况下,结膜炎病例将会增加。易患眼疾的年龄段分为两个:15岁以下的儿童和60岁以上的成年人。这种疾病传染性很强,可能成为大规模流行病。该疾病透过含有许多病原体的眼泪和眼屎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结膜炎患者用手揉眼睛,然后触摸家庭、工作场所、学校等常用物品,导致他人在使用这些物品时被感染。
红眼症通常是良性的,但在不少情况下,病情持续时间较长,引发影响视力的并发症,所以大家需要注意做好疾病预防,生病时需要及时治疗。
申孟雄医生告知,在暴雨和洪水过后,容易患消化道疾病,其中伤寒是由Salmonella typhi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发病突然,表现为长期高烧、头痛、疲倦、食欲不振、脉搏缓慢、便秘或腹泻、干咳。潜伏期取决于侵入受者体内的细菌数量,平均为8至14天。
为了防病,医生建议吃煮熟的食物,清洁环境、水源,在制作食物、饮食之前和之后清洁双手,使用消毒剂清洁环境表面。同时,若出现恶心、呕吐、稀便等消化道疾病症状时,应立即通知当地医疗机关◆
切勿食用因洪水而死亡动物
卫生部食品安全局劝喻民众绝对不要使用死畜禽作食物。对于受洪水和山体滑坡影响的区域,民众应使用即食、加工食品,例如:干粮、泡面、瓶装水等。若如井的水源受淹,则使用前必须经过过滤和消毒。
另外,须监管各组组、个人为灾民援助的各类粮食、食品和饮用水的食品安全质量,不让民众使用已损坏、发霉、过期等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