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民協會所屬職技與農民輔助中心副主任阮文慚表示,本市田地面積為11萬8052公頃,佔全市的自然土地總面積的56.3%。農業生產由傳統農產生產模式日漸轉為應用高新技術、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為建設都市農業體系作出貢獻,同時維持年均增幅5.6%。截至今年5月,農、林、漁業生產價值達5萬零810億元,同比增2.2%。
本市種植作物飼養種畜計劃的產品包括:乳牛、蝦、無公害蔬菜、蘭花、盆景、觀賞魚,開展種植作物飼養種畜培育計劃,同時有長足的進展以提高農業生產價值。積極轉移農業生產架構,縮小種稻面積,而瞄向高產量、優質、確保食品衛生安全和高效率的種植作物飼養種畜。農民創業模式是5000個民戶農場,104個合作社和近294個農業生產合作組,農村的傳統手工藝村日趨恢復過,為農村勞動者解決就業。
本市農業生產活動雖獲得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不足之處,因為各商業中心、超市與街市的招商引資緩慢;輔助形成產銷連結鏈的事還遇到不少困難和面臨挑戰,各地方許多佔優勢且具潛力的商品得不到開發,理由是企業尚未確保商品包裝款式、認證書、質量和安全等標準,故達不到將商品運入各家連鎖超市、商業中心的要求;走私、商業欺騙的情況雖有減少,但還複雜多變。
農民將商品運入連鎖超市與經銷系統遇上困難,因為大多數各郡、縣生產單位與合作社的商品分散,未獲打造品牌和得不到關注以推銷商品。 由於生產規模較小,難以滿足各家經銷商的採購需求。
產銷模式簡單,尚未主動與經銷商進行交易。各個生產單位的知識淺薄,如未適當著重打造品牌、廣告或連結合作以取得經營效益。
面臨上述限制,市農民協會於過去幾年已配合開展連結供需、貿易促進活動、輔助銷售商品(通過展銷會、市集和展覽會等),與各省、市連結供需,其中第一優先是達食品安全標準、越南優良農業規範標準(VietGAP) 、全球良好農業規範(GlobalGAP)的農產品和特產。為農產品、特產打造品牌,力爭提高為消費需求服務的經銷系統活動效果。配合建設各個連結鏈、安全食品鏈,商品流通暢通,從種植、飼養到配合活動,在郊區發展環保的農業,每個區域的規劃具體化。
市貿易與投資促進中心副主任高氏飛雲表示,為了給生產活動營造順利條件,須加強直接生產的農民與科學家之間的資訊關係,特別是加強為農產品領域採取貿易促進活動輔助措施。對主力農產品的銷售方面採取措施是當務之急,有助農民、農場、合作社與廠商可以通過本市有聲譽的經銷系統直接接近消費者。從而減少銷售仲介環節,廠商不須擔心價格問題,經銷商可管控質量方面,加以平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