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街區的樂趣
幾週前,每逢週六及週日,44 號街的勞動區裡都有很多年輕人來教當地的小孩讀書。他們多數是本市各所大學的大一學生參加“藍色教師”活動。簡單的課室獲安排在現年31歲、籍貫金甌省的李氏銀所租的房子裡。這排出租房子的居民得悉有教師來為區內的小孩子開班教讀書時喜出望外,他們忙著到處張羅借用桌子和椅子,好讓師生們有個地方教與學。老師們指點孩子畫畫、讀書認字的聲音,小孩們對課本的種種問題發出疑問的聲音讓整個出租房區都變得熱鬧起來。
李氏銀手抱住一歲大的孩子,她告知,她的2名孩子武文人(11歲)和武郭忍(10歲)就讀這一班。整列出租房的面積都很小,人口又多,所以知道有志願者來組織教學,她一家人決定騰出自己房裡最大的空間作為課室。李氏銀說:“我家有5個孩子,最大的是11 歲。他們個個都沒有報生紙,所以沒有機會上學。有一次帶兒子上街市,看到那裡的學生上學,他拉著我的手說:‘媽媽,我也要上學’。聽後我眼淚禁不住掉下來了!”因此,當有志願教師到出租房區教學,她及家人都很高興。
看到12 歲的女孩郭草儀手拿著一疊彩票呆呆地站在教室門口,既想進入去上課,又為了不想失去賣彩票的機會而猶豫不決,她現年40 歲的父親郭文孝用手輕輕地推推她的背:“先進去上課吧,下了課才去賣也不遲呀!”郭文孝告知其3個孩子都在班內學習。他們夫婦倆是從薄寮省到本市生活才一年多,孩子也陸續來,他們是中途輟學的。他說:“我在家鄉養蛤失敗,無法生活才來到本市。妻子和女兒售賣彩票,而我打散工。總的來說,在這個區居住的都是替人打工,用手拉車搬運垃圾,很多個家庭都是在家鄉遇上困難,才離鄉別井來到這裡生活,所以沒有條件給孩子讀書。”他把目光投向學習班的孩子們,他眼眶凝著淚水:“他們能有機會學習,懂得認字,我十分高興。我曾探問,在本市生活,讓3個孩子上學,每個月要花近1000萬元,這樣大的開支,我們哪裡負擔得起。現在有教師來教,小孩子很高興,我們大人更為高興。”
希望能長久推廣
“藍色教師”是由市大中學生輔助中心與共青團市委勞動工人處、本市青年工人輔助中心配合於2012年首次組織,旨在給工人子弟和家境貧困子弟在知識方面予以經常性輔助。志願大學生獲介紹到各個勞動工人區,以在整個學年組織家教班。這項活動已經維 持了8年,在社群內得到積極地推廣。
市工藝大學學生阮氏喬鶯參加在草田坊開辦的學習班,她說,在這裡任教的有12人,他們分工安排教學的時間。阮氏喬鶯激動地表示:“起初,我們無法形容有這樣多的孩子到了11歲至12歲仍目不識丁,甚至很多孩子沒有報生紙。假若有可能的話,我願意長久與他們同行。”阮俊輝是阮氏喬鶯同學,他告知:“這是我第一次為人師表。我來到這裡才知道我比很多人幸運得多,也更能深深體會到‘藍色教師’活動的意義。明年有條件,我一定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