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劇增
據市預防醫學中心稱,僅在上週,在本市的登革熱病例劇增上到339例,比之前4週平均增加40%(246例),當中平新郡有一例病亡,從年初至今,死亡人數總共3人。
在第一兒童醫院,平均每週有70名患兒因登革熱入院治療。該醫院綜合計劃科科長吳玉光明醫生-博士告知,目前留院治療的登革熱病兒有116名,當中有10例是病情相當重的登革出血休克場合,有些病童要靠儀器呼吸,而且有兩例出血休克是從外省送來,因病情惡化醫治無效而死亡。
在第二兒童醫院,每週有45-50例登革熱病童入院治療。據該醫院傳染病科科長杜洲越醫生告知,醫院正搶救5例留院治療的登革休克症病童,其中4例搶救成功已過了危險期,並轉到普通病房繼續留院觀察,還有一例仍在加護病房裏繼續跟進搶救。在數十名入院治療的病童中,有10%-15%是病情危重的。
在專收治成人登革同熱病例的市熱帶病醫院於近期內的病人數量也連續增加。該醫院傳染病科主任阮青楓醫生告知,6月份因登革熱病入院治療的病人比5月份多了30%-40%,這個數字也是同比增加一倍。病患劇增的原因是因為成人通常比較主觀,得了病卻不留意,只到藥房買 藥吃而不緊密地跟進病情,以致大部分入院時已太遲,而且常有發生併發症,休克,甚至死亡。
成人染病莫忽視
成人患登革熱病一般情況會比小孩重,而且容易出現其他危險的併發症,主要原因是持主觀心態,認為成人的抵抗能力較孩子強,所以不會容易生病,忽視了登革熱併發症的嚴重程度以致危及生命。
成人及兒童的登革熱症狀基本相同,只是頻率不同。成人發病常見比兒童高燒時間較長,消化道出血較多和併發症也多。成人得病要跟進觀察和及時干預,切莫掉以輕心。
重要的一點是在沒有排除登革出血熱風險之前,切莫心急去打點滴。生活中確實是有很多人當感到身體不適、疲憊、發燒時,總愛到私人診所去打點滴,殊不知這樣做如果之後病人獲診斷得了登革熱病,那會令醫生對病人的治療工作造成困難。
症狀表現與預防措施
登革熱的病徵包括突發的高燒、嚴重頭痛、伴隨著畏寒、四肢酸痛、骨關節酸痛、肌肉痛、背痛、後眼窩痛、畏光、虛弱及全身倦怠、味覺改變、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及肝腫大。發燒及全身症狀約3至4天後消失,一部份人會在體溫下降後再度上升,在發燒後期可能會出現出血斑,尤其常見於下肢。有些人在第3、4日短暫出現疹子,有時會引起全身發癢。
有部分人會有牙齦出血、流鼻血、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更嚴重時會血壓下降至休克狀況,甚至量不到血壓。醫生指出並非任何場合都會有牙齦出血、流鼻血、皮下出血的,因此切勿等候有這些症狀出現才肯定是登革出血熱,在出現高燒的第2和第3天就應及早就醫。
登革熱的傳播靠病媒蚊,隨著蚊子的飛行,帶有登革熱病毒的蚊子所到之處就可能形成一處新的疫區。所以防治登革熱首先是對病媒蚊的防治。平日注意保持居室和周圍環境衛生整潔,清潔有積水的地方,經常更換花瓶水,清除有可能積水的廢棄東西如塑膠瓶、車輪、鐵罐等,水桶、水箱要蓋好……儘量限制孑孓和蚊子產生。 大家應提高警覺,瞭解登革熱的症狀,發病時早日就醫,儘量避免併發症及重症發生,而發病後仍然要使用蚊帳避免被病媒蚊叮咬。
市預防醫學中心也正積極加緊實施預防和撲滅病疫的措施。據該中心主任阮智勇醫生告知,中心已開展在高危區,社區內有可能產生蚊子、孑孓的地點的檢查模式。增強同相關部門的配合,以在社區內和地方上成立若干工作組或隊伍來發現高危點和及時處理。
同時建議各地方政府增強對當地若干故意不按指引來處理高危的地方嚴厲處罰。阮主任指出,當下的一些空地、荒廢地、破舊收集場、建築工地成了孑孓、蚊蟲滋生地,無形中變成給社群帶來疾病的病媒源。他坦言,各地方在預防登革熱病工作上做得也尚未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