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早期肝癌症狀不明顯,對於高危人群而言,及時排查肝癌的最好辦法是每半年進行一次針對肝臟的彩超檢查,並抽血化驗肝癌腫瘤標誌物甲胎蛋白(AFP)、肝炎指標等,這是最方便、無創性的、且能夠早期發現肝癌的檢查手段。
但事實上,很少人主動到醫院去進行定期檢查,等到腫瘤非常大並且出現腹水、黃疸了,才來到醫院進行初診。而此時往往已經失去了治療的機會。因此,常規體檢對於肝癌高危人群特別重要。
誰是肝癌高危人群呢?首先是慢性肝病史者。目前的研究表明,存在“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臨床調查資料顯示:病毒性肝炎約有l0%發展成慢性活動性肝炎,而慢性活動性肝炎中有50%可發展成肝硬化,肝硬化發生肝癌的幾率約9.9%-16.6%;其中以乙型肝炎為主,其次為丙型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變常常是肝癌發病的基礎,但並非所有的肝炎、肝硬化患者都會發生肝癌。
因此,曾經患過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者且轉為慢性者、已發生肝炎後肝硬化者,應戒酒、積極定期複查和治療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切不可掉以輕心。
有肝癌家族史者也是高危人群。研究表明:肝癌存在家族聚集現象,可能某些遺傳缺陷導致發生肝癌的危險性增加。因此,肝癌患者的家人應到醫院做相關檢查。有些人就是到醫院探望患肝癌的親人時,順便檢查,而發現肝癌的。
據瞭解,在許多歐美國家,肝炎較少,飲酒是慢性肝病的重要因素,飲酒與肝癌的危險性增加有關。而重度脂肪肝的病人,若飲食上不太注意,吃大量高脂肪的食品,使得肝臟負擔加重,對脂肪的分解能力下降造成重度脂肪肝,這種病人也容易發展成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