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上述問題,同時也是為提高居民對保持公共衛生的意識,舊邑郡第十三坊的居民自願設立了一個頗為特別的基金,專用於獎勵發現亂倒垃圾者的力量。據悉,第十三坊有若干地方如:長戴橋與59號橋上、參良涌畔都是一些欠缺公共衛生意識者亂丟垃圾之地點。此前,該坊曾舉派力量前往檢查,雖發現垃圾,但其 “主人”早已離去而未能人贓並獲。在居民們設立了上述基金後,第十三坊人委會成立了一支專門處理垃圾問題小組,包括坊幹部及各街區、街坊組成員。
該小組組員輪流在各 “倒垃圾熱點”埋伏,對前來丟垃圾者拍照或錄影。由於 “有證有據”,違規者都 “心服口服”,並須繳納300至500萬元的違規罰款,而違規者還被暫時扣留違犯工具(如:三輪車、摩托車、汽車),同時更須自行克服由其所造成的後果,具體是須將垃圾收集和倒在獲規定的地點。
目睹工作小組的積極活動帶來了效果,坊內不少居民紛紛予以支持和給基金贊助經費。以上述經費,第十三坊已在坊內各個有可能會成為 “垃圾置放點”的區域安裝監控系統,作為處理違規者的依據。此外,對於向地方政府揭發亂倒垃圾行徑的居民,將獲獎勵40萬元。一名曾被罰款400萬元的小販表示:此前他在濱汾橋附近賣椰子,經常將椰殼丟到該橋周邊的空地。被發現後,除了受罰和運輸車被暫扣3天之外,還要花費上百元租車將現場的垃圾清理和載往規定的地點。目前,該小販已另租地經營,同時與垃圾收集單位簽訂垃圾收集合同,每月30萬元。
本市獲喻為一個文明、先進、現代的城市,但至今,仍有部分區域未能做好街道衛生工作,尤其是垃圾隨處可見,這是居民缺乏公共衛生意識所致,而其對公共衛生環境造成污染且使市容醜化的違規行徑,由於未被發現和受嚴懲,所以更明目張膽、肆無忌憚地繼續違規,而地方政府實際上也缺乏人力、物力來處理上述問題。因此,舊邑郡第十三坊居民自願設立處理垃圾獎勵基金模式是很值得推廣,而只有地方政府領導有決心和發揮到民眾的力量和一同參與,不僅可以解決亂丟垃圾這弊端,其他不少問題也都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