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的一番話令筆者不期然想起日前曾在某報章讀到刊登有關中央宣教部政治理論司的黎德煌博士所發出的警示:“手機癮”現正相當的普遍,不少大、中學生正費了不少時間於社交網(如臉書、Zalo、Line)與電遊等方面而忽略了學業。黎博士指出:很多大學生的生活已相當的困難,他們節衣縮食不是為了有錢繳交學費或支付生活的開支,而是為了買一部昂貴的手機來上網、玩電遊,同時也是虛榮心作祟。
目前,不少教育專家正就互聯網、社交網對大、中學生的精神生活所造成的影響感到憂心。與此同時,他們也提出了若干有助大、中學生們如何健康地使用社交網的引導措施。河內國立大學所屬教育大學校長阮貴清教授分析了學生們在使用社交網、互聯網時可能會遇到的各種風險,例如:當看到有關一些歪曲國家政策的論調或令人感到不安的資訊時未加以瞭解便將之在網上分享,無形中成了不良分子的傳播工具,又或者讀到各種失實謠言時馬上轉載,從而造成社會惶恐和議論紛紛等。
因此,教育部門須輔助大、中學生們建立一個積極的在線平台,教育和引導他們在這平台分享任何信息之前必須加以分析和思考,不可隨便轉載,因為此舉可能會觸及法律問題,嚴重場合將被刑事追究。此外,也有專家表示,互聯網和社交網亦有其積極的一面,關鍵在於社會如何引導、教育學生們有效地將之發掘。
無可否認,自從有了互聯網、社交網之後,可令人們的知識充實了很多,信息傳遞之快速實在令人驚歎,而社交網的問世也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即使身處何方也能即時相見,這正是科技迅猛發展的一大成就,對人類的日常生活、學習、工作、娛樂等等給予極大的協助。當然,有利必有弊,就是互聯網、社交網的吸引力巨大,令到許多年輕人上了“手機癮”,不論身處何地老是低著頭刷呀刷,即使在學校、辦公室、電梯、會場、公交車內等等都一樣,他們似乎對周遭的人與事都漠不關心。
據悉:為了落實二期階段(2016-2020) 的越南青年發展戰略,教育與培訓部將制定有關在學校中的文化應對提案,其中有涉及引導學生適當地使用互聯網、社交網問題,以期限制上述網絡佔去學生們的不少的學習、研究時間,努力防範及制止“手機癮”在學生中蔓延。對此,筆者認為,若使上述工作卓有成效,是必須得到學校-家庭-社會3方面的緊密配合和加以宣傳,教育及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