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影響
美國Morgan Stanley公司的經濟分析家表示:從Covid-19疫情爆發後,中國企業的生產活動比前降至30%。該公司認為:若疫情在3月底獲得控制,中國企業才恢復生產。然而,目前的Covid-19疫情複雜多變,導致遏止疫情的希望更小。除了預計未來1至3個月後有上百萬家企業歇業之外,中國銀行系統也陷入困境。值得一提的是,經濟學家、Evercore ISI經濟研究團隊的主席艾德‧海曼還預計,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將零增長。
實際上,中國政府宣佈嚴格封鎖各城市以防控Covid-19疫情蔓延後,該國的生產活動低迷。中國企業的生產活動停滯並面臨破產危機,導致世界及地區的生產、服務供應鏈中斷,因為中國向來是全球“工廠”。可以說,中國生產供應鏈“中斷”已直接影響各地。
越南也不例外。近幾年來,我國工業、加工、生產和製造等領域的大量入項原材料是向中國進口。許多企業表示:生產原料只足以到3月中旬或月底為止。各家紡織品成衣、皮鞋和手提袋企業透露:原材料可維持生產活動到4月初,故不少企業須暫停生產,理由是原材料缺乏。各家汽車生產與安裝企業陷入困難,因為七成零配件是向中國進口。與此同時,逾半建築企業在尋找鋼鐵至室內裝飾品供應商中遇上困難。
據海關總局2月份公佈的數據顯示,全國1月份的進出口總值僅達366億2000萬美元,環比下降18.4%,同比下降16.2%。今年1月,全國貿易平衡虧損2億3200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的剩餘價值趨勢相反。
改革機遇
許多意見擔心,一旦中國企業歇業,導致生產鏈中斷,將對越南企業引發一連串連鎖反應。該擔心問題完全可以理解的,越南企業的進出口活動附屬於中國市場。據海關總局的統計顯示,我國去年對中國的進口額達754億5000萬美元,佔我國進口總額的近30%,而出口額達414億1000萬美元。然而,不少經濟專家認為:在積極的角度下,那是我國企業自行甄選及更新、加入其他各個生產鏈、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和風險等機遇。
財政專家丁仲盛副教授、博士表示:須承認這是企業換新和達到更高水平的機遇。那是企業在生產活動應用高新技術,同時提高商品價值含量,從加工出口轉為深入生產活動。此外,丁仲盛副博士、教授還說:“中國不是越南的唯一市場。目前,我國開發了其他各個大市場,都是企業的機遇。例如:《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生效後,企業將有一個具潛力的市場。據此,我國企業將獲享關稅優惠政策,增加出口和進口生產原材料的市場。問題在於各家企業須革新以掌握機遇。”
丁仲盛副博士、教授認為:長久以後,我國須制定戰略以發展配套工業領域,其中著重若干重要的基本材料工業,如:鋼鐵、布料、材料等,從而減少對進口原材料和零配件的依賴。此外,須集中輔助以提高企業能力,主要是採取輔助信貸、提高人力資源、革新創意和發展市場等措施,同時落實關稅與土地優惠政策。
在宏觀經濟的角度下,中央經濟管理研究院(CIEM)原院長黎登營博士透露:Covid-19疫情爆發也是“高劑量疫苗”,作為越南企業的“健康”測試。那是越南加強改革、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逐漸重組經濟結構等機遇。黎登營博士說:“為達到上述目標,要求我國作出大努力,同時接受初期的經濟損失。值此,我國經濟須重組結構,要革新生產,尋找新市場、零配件和新的合作渠道。這也是機遇,我國須充分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