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電子企業協會(VEIA)主席劉黃龍表示,電子產品的出口額在近年來一直名列第一,而且對越南貿易平衡貢獻良多,限制貿易逆差。在深入與廣泛接軌的背景下,為越南電子工業部門打開的機會非常多,但挑戰也不少。
本土化僅達10%至12%
根據越南配套工業協會(VASI)的評價,目前,越南電子企業的本土化比例僅達10%至12%,其餘的幾乎要進口。
截至今年8月底,電子產品出口價值達近390億美元。其中,各種手機以及配件出口達225億6000萬美元,同比提升11.9%。電腦、電子產品與配件出口達160億6000萬美元,提升42.2%。然而,進口產品也相當多。電腦、電子產品與配件達222億4000萬美元,同比提升25.7%。韓國繼續成為此商品組的最大供應夥伴,其次是中國、台灣、美國、日本。各種手機以及配件進口額達逾89億美元,同比提升35.8%,主要的供應夥伴是中國、韓國等。
VASI秘書長張氏志萍表示,如果仔細翻查多年來的進口數據,將會發現電子配件的進口額是非常龐大。本地電子企業的本土化比例僅為12%,其餘88%是進口的高級電子配件乃至機械配件、塑膠、橡膠。至於工商部的數據顯示,配套工業為高科技專用電子領域的供應率僅達5%,信息學、電信電子領域仍僅為15%。
投資研發領域
在另一個角度,劉黃龍主席認為,當前,電子部門的挑戰還包括在出口市場上的競爭。印度正是越南在招商引資方面的最大對手,因為印度實施雙級優惠政策,在廉價勞工方面有很大優勢。
為了讓電子企業加入穩健的全球供應鏈,質量測量標準總局副總局長阮南海認為要有實力,而且首先是要具備技術。另一方面,必須制定良好、穩定、成本合理的品質監控技術管理措施。電子業的配件、零件產品特點是需要高科技,而越南電子企業的生產能力、水平、技術還差強人意。因此,政府務必為企業制定有關生產配套工業、組裝、傳授技術、提高管理能力的整體輔助政策。
泰國Reed Tradex公司項目管理人歌斯妮指出,越南企業有多項優勢,例如生產成本低、人工低廉以及稅務、土地方面的優惠,而且政策相當穩定。這些都是吸引外資企業的動力。然而,務求讓電子工業持續發展,必須加強發展配套工業。越南需要關注到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價值鏈更勝於依賴原有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