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常被凌辱
當今,與其專心致志地給病人治病,醫務人員還忐忑不安、憂心忡忡,要時時防備著,擔心隨時被人施暴。近年來,我國的醫患關係日趨緊張,醫療糾紛日益增加,經常有病人投訴、毆打甚至傷害醫務人員的事件發生。為處理病人投訴和醫療糾紛,衛生行政部門、醫院主管部門和相關醫務人員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醫患關係緊張不僅影響到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影響到和諧社會的構建,也嚴重干擾了醫療單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加重了醫療管理部門的工作量和醫務人員的心理壓力,降低了醫療單位和醫務人員在社會上的聲譽形象。
儘管沒有醫務人員被毆打及傷害的具體統計數字,但根據媒體的新聞報導,單是一些對被施暴者引起嚴重傷害的事例,從2010年迄今,全國已有22起,其中有位醫生被施暴致死。
曾經在大水鑊醫院神經外科工作的武春山博士-醫生憶述了醫生行業的辛酸際遇:當年還在大水鑊醫院工作時,神經外科的急救醫生幾乎每天都會無緣無故被毆打、辱罵,從拳打腳踢,向醫生吐口水到揪上衣、撕扯衣服……。
經過一個夜晚值班,醫生身上白大褂的口袋如果不被扯破也會被弄髒,因為在給病人看病、搶救時,被病人扯和握著。至於被病人怒罵、凌辱那是家常便飯、小事一樁罷了!
慈裕醫院副院長專科2醫生阮伯美兒說,產科的醫生及醫務人員是要承受最多壓力的。儘管醫學進步,孕婦雖在孕期中經過篩查,但還是不能完全可以預估會發生的醫科事故,因此有些場合雖然醫生按照程序進行可還是出現事故,病人家屬不理解便向醫生施暴或怒罵。
她說:“這樣給醫生造成嚴重的心理壓力。當出現醫療事故,多位醫生或因人身安全被病人家屬威脅,或因心理陰影而不能繼續工作,要好一段時間之後心情才能平復,才能回到崗位工作。”
一位曾經在某醫院搶救科工作多年的醫務人員表示,當下,很多患者及其家屬對醫學知識一知半解,維權意識卻又異常強烈。一方面,以為醫學萬能,進了醫院就是進了保險箱,生命健康有絕對保障。
另一方面,認為自己花了錢就要治好病,一旦病情不見好轉或者惡化時,就認為是醫療事故,就覺得醫院和醫生不可原諒,進而大鬧醫院,甚至打罵醫務人員,完全忘記了之前醫生護士付出的大量勞動力。
醫務人員安全怎能得保障?
阮伯美兒醫生認為,日後,如果醫生行業協會成立,則希望將可以為醫務人員維護正當的權益,一些醫療事故將可以更具體地審查。行業協會就具體的審視結果來作出是醫療失誤或者是意外事故的結論。病人及其家屬會對協會公開、透明的結論有信心,從而可以減少醫務人員被施暴、被凌辱的限制。
前不久,國會常務委員會已接受國會代表阮麟孝就防範醫務人員被施暴問題提出的意見,同意補充刑法第134條有關對向正給自己照料健康的人施暴的場合加重刑罰的情節。此舉得到輿論、尤其是醫療從業員的歡迎和支持。這是依據,也是首個法理框架讓醫療從業員們感覺到自身的安全受到保護,有個安全的工作環境。然而,法律也應要對向醫務人員施暴的病人家屬有處罰的規定。
本市115人民醫院副院長阮廷富博士、醫生表示,醫院應主動確保治安秩序與醫務人員和幹部的人身安全,急診區要安排能力強和裝備齊全的保安員當值及巡視,以便發生衝突時可以迅速制服並不會傷害到鬧事人。同時,保安員也需要經常進行業務集訓。當出現衝突時,醫生只需按警報鈴,保安員以對講機相互照應,迅速集合,及時制止和通知地方公安機關配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