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情況是怎樣發生的呢?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視網膜受到過多的光線刺激,特別是手機屏幕帶來的藍光刺激,會嚴重影響視網膜的感光作用。視神經細胞只要受到藍光8分鐘刺激,就會讓身體持續興奮超過1小時,造成大腦內杏仁核所釋放的褪黑素明顯減少,使生物鐘混亂,讓人夜不能寐。
道理都懂,可一旦要人在晚上放下手機按時睡覺,就沒有那麼容易了。手機是資訊時代俘獲人類心靈和改變生活方式的工具,也培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除了工作離不開手機,就連睡覺前也一定要刷一刷手機才肯甘休。
刷手機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而光的刺激在讓褪黑激素減少的同時,又讓人興奮得睡不著。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全世界有27%的人存在睡眠品質問題。
從調查情況看,工作壓力成為影響成年人睡眠品質的首要因素,而對於青少年來說,更多是因為睡前與電子產品難捨難離,形成了“睡不夠、起不來”和“睡了卻依然疲憊”的局面。最近一項對2012人進行的睡眠數據調查結果也顯示,有78%的人承認自己有“報復性睡眠拖延症”,睡前玩手機一段時間後,平均入睡時間須1小時。
有什麼情況能改變夜晚刷手機而影響睡眠呢?首先,我們要進一步了解夜晚刷手機影響睡眠的危害。英國和美國已經出現一種新的疾病智能手機眼盲症(TSB),因為夜晚環境刷手機,會損害視力,日積月累,可能導致雙眼失明。夜晚長時間使用手機產生的症狀也可稱為“數碼眼疲勞”。
更為嚴重的結果是,長期睡前刷手機或整夜刷手機,患癌的風險會成倍增加。睡眠是為了讓人體修復基因突變和損壞,從而讓人精力充沛、維持健康並延年益壽。最近發佈的研究結果表明,熬夜刷手機在破壞晝夜節律的同時,直接改變了某些與癌症相關的基因的表達,從而誘發癌症。
不過,即便清楚知道這樣做的嚴重後果,一些人還是做不到在睡覺時間遠離手機。自律需要培養,可又不能依賴外部強力。這是一種強烈的“我想要”的自我意志的體現,並且是感到愉快且逐漸習慣的一種生活方式。長期來看,對身心有益的東西必定是使人舒服的,只不過剛開始時有一定的阻力。
但是,有一些技巧可以幫助養成好的習慣。如定好每天睡覺的時間,並且定時關閉手機,通過洗漱、洗澡等方式轉移對手機的注意力。當然還可以選擇其他替代方式,比如在睡覺前看會兒書,做一點兒家務,讓身體適度疲勞,也能儘快入眠。
如果信任科學,並且意識到夜晚刷手機是在違背自然規律,違背數億年地球演化的晝夜節律,就有可能在夜晚準時關掉手機。我們要以自己的健康和生命為重,只有身體更健康,人生才能更精彩、更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