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出口企业纾困解难 陈红河副总理视察 500 千伏电线第3段进度 东海禁渔令违反越南主权 广宁省工时最长 人均收入却处于偏高 数字化转型有助减少烦扰民众及企业 大力推进肃贪反腐与自我检讨工作 零售业频推促销活动 “绿色”物流行程:任重而道远 释放私人投资资源 实施核心任务以促进社经发展 数字化转型市场尚可强劲发展 2024 年东盟未来论坛分享有关东盟未来愿景的新创意 Horasis中国论坛:促进贸易和吸引投资的商机 资金开始流入经济体 越南国家品牌5年内增长102% 加强河南省与中国南宁市合作关係 越南成为新加坡最大大米供应国

饑不暴食 渴不狂飲

在《古今醫案按》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葉先生名儀,嘗與丹溪俱從白雲許先生學。其記病雲,歲癸酉秋八月,予病滯下,痛作絕不食飲,既而困憊不能起,乃以衽席及薦闕其中,而聽其自下焉。”故事是說,古時有一個讀書人叫葉儀,他和當時著名的醫學家朱丹溪是同學。有一年農曆八月,他生病患痢疾,腹中絞痛,起不了床,最後只好把床席挖一個洞,在下面放一個便桶,聽任大便自下。
(示意圖源:互聯網)
(示意圖源:互聯網)
醫案中記載,朱丹溪為他診視,處方裏都是補藥,而不按常規治法給他清熱利濕的藥,結果病人症狀越來越嚴重,但是朱丹溪非常堅持,他的家人都以為葉儀要死了,這樣補了十多天後,朱丹溪才給他用“小承氣湯”攻下,一貼就治好了他的病。大家很奇怪,詢問原因,朱丹溪說,因為葉儀“平素與人言多,多言者中氣虛”,又“務竟已事,恒失之饑而傷於飽”。這兩句分析得太透徹了,筆者每每讀至此,都很感慨,這就是我們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啊。
失之饑而傷於飽
中醫認為,多言者傷氣。就是前面朱丹溪強調的“多言者中氣虛”,中氣就是脾胃之氣,中氣虛就導致脾胃的消化功能減弱。另外,隨著社會競爭的激烈,我們很多人都會養成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老想著先把自己手頭的工作做完再吃飯,等真正吃的時候就會很餓了,這個壞習慣直接導致一個後果,往往就會吃得比較快,食物來不及充分咀嚼就吞咽下去了,如此更加加重胃腸的負擔。長此以往,會誘發急慢性胃炎、膽囊炎、胃潰瘍,嚴重的時候還會導致慢性痢疾、貧血,這就是上文提到的“失之饑而傷於飽”,我們的身體真是“傷不起”啊。
細嚼慢嚥  小口頻飲
言盡及此,大家可能更關心,如何避免出現這些狀況來保持健康呢?

具體來說,就是儘量避免過度饑餓後進食,即使饑餓時進食,也要細嚼慢嚥,最好在開始就餐時喝點熱湯或者溫粥,這樣會增加飽腹感,從而讓腸胃有個適應過程。

吃飯如此講究,喝水也不能馬虎。什麼時候喝水,喝水量多少,其實是有講究的。最好的喝水時機,是在你不渴的時候喝。因為當你感到口乾舌燥的時候,事實上機體的細胞已經處於疲勞失水的狀態了,這時再狂喝一氣,也很傷身體。中醫認為,飲人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水液的代謝與肺、脾胃密切相關,如果短時間內攝人大量液體,胃腸來不及消化吸收,這些水液就會積聚起來,最後成為留飲和痰邪,最終損害人體的健康,出現咳嗽、痰多等症狀。

要避免出現這種情況,首先要注意,不要等到口渴的時候再喝水,正確的做法是,小口頻飲;其次,真正口渴的時候,也不能一口氣狂飲,如同諺語所說“渴不狂飲”,而是應該先喝一小口,讓咽喉和胃腸都有個適應的過程,然後再慢慢地不間斷的小口喝,喝水量一次最好不要超過300毫升。

身體的健康源自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努力和堅持。我們常常聽到別人講“細節決定成敗”,這個細節就是“生活中的細節”,這個“成敗”不僅僅是指生病後的調理治療,更多的時候是指“未病先防”,平常的保健更重要。關愛自身,才能更好地關愛他人,為了我們的親人、更為了我們自己,讓大家一起努力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