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林总书记会见立陶宛共和国总统 东盟与中国广东签约 7 项目累计超 31 亿美元 协助经营户开具电子发票 国家主席梁强主持仪式 欢迎立陶宛总统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 许多新政策于2025年6月生效 消费性电子产业致力把握绿色消费趋势 越美贸易关系迈出重要一步 范明政总理抵达尼斯开始对法国的工作访问 依照原则部署与重组干部 完善法律系统满足实践生活要求 纺织品成衣与皮鞋共面临关税挑战 二级地方政府组织工作遇到不少困难

假调味粉与味精默默损害肝肾健康

市场上充斥着假冒的调味品,如假味精、假调味粉,肉眼难以分辨。这不仅让消费者花冤枉钱,更潜藏着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风险。

消费者在选购日常调味品时需格外谨慎。
消费者在选购日常调味品时需格外谨慎。

许多人由于自身对消费行为的疏忽与轻率,致使健康正受到严重威胁。部分消费者选购并使用来源不明的假冒调味品,只因“家里一向用这种,没人生病”、“亲戚邻居推荐的,应该没问题”,却忽视了相关警告。这种轻信心态使得他们持续将潜藏健康风险的产品端上餐桌,长期下来可能对肝、肾造成损害,甚至导致有毒物质在体内累积,引发慢性中毒。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假冒调味品正悄悄渗透进集体厨房、平价饭店、学校小卖部等地方,凭藉低价、无需发票、交易便利等优势大量流通。数以千计的用餐者,包括儿童、长者及慢性病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暴露于健康风险之中。这不仅仅是食品卫生问题,更是威胁公共健康的“无声杀手”。南西贡国际全科医院的阮秋霞医生指出,长期食用假冒调味品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后果,从急性症状到慢性疾病不等。

假冒调味品潜藏巨大风险

假冒的调味粉与味精多以来源不明的成分混合制成,其中可能包含工业用添加剂、人工色素、合成香料,甚至重金属等危险物质。这些成分可能引发恶心、腹痛、腹泻、头晕等症状,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抽搐或昏迷,若体内毒素浓度过高则可引起中毒。

肝肾长期受损风险

肝臟与肾臟作为人体主要的解毒器官,长期使用有害化学物质的假冒调味品,将增加其代谢负担,逐步导致功能衰退。这不仅增加罹患肝衰竭、肾衰竭的风险,更可能进一步演变为肝癌或肾癌等恶性疾病,对健康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害。

botngot.jpg

增加慢性疾病风险

心血管疾病:许多假冒调味品含有过高的钠或反式脂肪,易导致高血压与动脉硬化,进一步引发心血管病变。

代谢紊乱:含有人工甜味剂或工业糖分的调味品,长期食用将增加罹患糖尿病与肥胖的风险。

癌症风险:部分工业添加剂与人工色素具致突变性,可能导致细胞异常变化,增加罹癌机率。

阮秋霞医生强调,假冒调味品的危害并不会立即显现,而是以缓慢积累的方式,长期侵蚀肝臟、心臟及消化系统。儿童、长者,以及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与代谢障碍等基础疾病的群体,更容易受到这类劣质产品的伤害。

如何选择安全调味品?

阮秋霞医生建议,为避免落入假冒调味品的陷阱,消费者应具备基本知识,并在选购时主动辨识产品真伪。

不贪便宜:价格远低于市场平均的产品往往隐藏品质风险。消费者应避免购买来历不明、在网络社群或流动摊贩上贩售的调味品。应优先选择大型超市、品牌专卖店或有信誉的经销商购买。

仔细检查包装标签:正牌产品应标示清楚产品名称、制造商、成分与有效期限。包装应工整,封口平整无气泡,底部印刷生产与到期日期清晰。相对而言,假冒产品常见封口歪斜、有气泡、印刷模糊,标签资讯不完整或有误。

“目前,假冒调味品的制作手法非常高明,能够同时欺骗消费者的视觉与嗅觉。上述辨别技巧仅供参考,旨在降低风险,但无法完全保证识别真伪。”阮秋霞医生提醒,若发现产品色泽、气味异常,或包装简陋,消费者应立即停止使用,以免影响家庭健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