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夏季又是养脾胃的最佳时机。而恰恰冷饮属于寒凉之物,如果为了贪图一时的凉爽,毫无节制的吃冷饮,反而更伤脾胃。
1、食用冷饮时间有讲究
夏季喝冷饮不是想吃就可以吃,像饭前空腹、刚吃完饭后是不适宜喝冷饮的,否则很容易伤胃。一般可选在饭后30分钟或午睡后喝为宜,带冰块冷饮宜下午3时左右喝为好,此时人体阳气最旺,不易伤害人体。
2、每次喝冷饮要掌握量
外面骄阳似火,吃根雪糕可以瞬间清爽起来,但是一次最好不要超过2根;喝冷饮每次要控制在150毫升左右为宜,瓶装饮料1次不要超过半瓶。
3、喝冷饮速度要“慢”
出门一身汗,此时喝口冰镇饮料是多么的爽口。但要注意,冷饮对胃肠的刺激是很大的,为了避免伤身,喝冷饮时最好细细品味,慢慢饮下,这样对胃肠刺激较小。吃固态冰块,入口后可先含在嘴巴前端,等冰溶化、接近体温再慢慢吞下,这样才不会过猛刺激大脑血管、咽喉、呼吸道。
4、出汗后不要立马喝冷饮
夏天气温高,走路都会出大量的汗,尤其是在活动之后汗液只多不少。此时不要立刻喝冷饮,否则很容易“汗闭”,导致汗毛孔宣泄不畅,机体散热困难,余热蓄积,极易引发中暑。
5、冰箱贮过久的冷饮不要喝
为了及时能够喝到冰镇饮冷,很多家庭中的冰箱里都贮备着各种各样的饮料。但你要知道,冰箱不是保险箱,一般家庭冰箱无法有效起到杀灭某些病菌的效果。所以,冷饮买回最好尽快食用,在冰箱中放得过久,质量和安全性会降低。另外,融化的雪糕别再放回冰箱。
6、忌喝不新鲜的冷饮
夏季各式各样的冷饮让你无法拒绝,但是在喝冷饮时一定要注意查看冷饮是否卫生、新鲜。一般的果汁类饮料应没有沉淀,瓶装饮料应该不漏气,开瓶后应有香味。鲜乳为乳白色,乳汁均匀,无沉淀、凝块、杂质,有乳香味。罐头类饮料的铁筒表面不得生锈、漏气或漏液,盖子不应鼓胀,如果敲击罐头时呈鼓音,说明已有细菌繁殖,也不能食用。
7、忌喝不卫生的冷饮
由于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和化脓性葡萄球菌均能在摄氏零下170度的低温下生存。因此,吃了不洁的冷饮,就会危害身体健康,故没有品牌的汽水或冰棍不可食用。
8、婴儿忌食冷饮,幼儿少喝冷饮
6个月以下的婴儿应绝对禁食冷饮。幼儿的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健全,黏膜血管及有关器官对冷饮的刺激尚不适应,因而不要多食冷饮,否则会引起腹泻、腹痛、咽痛及咳嗽等症状,甚至诱发扁桃体炎。
9、老年人慎喝冷饮
老年人消化道功能已明显减退,对冷饮的耐受力也大大降低,如喝了过多的冷饮,不仅会引起胃肠道消化功能紊乱,还可能诱发更为严重的疾病。特别是体质虚弱的高龄老人,最好禁用冷饮。
10、阳虚体质
阳虚体质是指阳气不足,以形寒肢冷为特征。其特点是形体多白胖、肌肉不健壮,平时手脚冰凉、舌胖且边有齿痕,易出汗、大便溏薄、小便清长。阳气的功能是温煦人体,而冷饮易损伤阳气,令人失去温煦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