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 望
在《今日諮詢》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美國心理諮詢協會成員布朗溫‧羅伯遜引用了一個年輕人的案例,他曾經精神崩潰,但在觀看了一部感動的電影後,焦慮感消失了。“電影可以成為一種強大的、變革性的催化劑。作為一名專業顧問,我認為使用催化劑(也稱為影視治療)對即使是最困難或最抵抗的客戶也非常有效。”,她分享道。
事實上,許多著名電影:《烏雲背後的幸福線》(2012)、《頭腦特工隊》(2015)、《生活多美好 》(1946)、《和沙漠的500天》(2009)、《盡善盡美》(1997),或最新的是《瞬息全宇宙》等等,都帶來正能量。然而,治癒系影視劇的概念在最近受到《海岸村恰恰恰》、《機智的醫生生活》、《雖然是精神病但沒所謂》、《山茶花開時》等韓國劇集的影響後,才特別受到越南觀眾的歡迎。
導演科阮表示:“我認為,在過去這幾年經歷了如此多變化,尤其是在2019至2021 年期間新冠疫情蔓延並深刻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全球背景下,這是完全合理的。正是這一事實,使得觀看溫和、細膩、深入人們情感和內心生活的影片的需求越來越大,取代了沉重的暴力、戰爭或讓觀眾感到疲倦的情感片段。”
顧 慮
在已公佈的國產影視劇中,《幸福坐標》是第一個直接涉及治癒信息的項目。攝製組代表解釋:“片中的治癒信息並非什麼大不了的。這裡的成年人的問題或心理危機,都是來自真實的故事。從而,每一集之後的信息就變得簡單易懂。” 編劇陳慶煌也強調,片中的治癒因素也來自於每個角色所經歷的行程:美麗的風景、美味的食物、有趣新穎的文化特色以及每個角色難以預料的愛情故事。
不過,據導演科阮指出,對於國產影視劇市場,近年來,製片人還是偏愛喜劇、動作、心理等熟悉的類型。他們似乎對發掘新題材有所顧慮,尤其是如治療等小眾的題材。原因也許是越南觀眾仍然更喜歡看關於愛情、親情和青春的影視劇,而不是深入內心問題來分享和治癒的影片。對製片人來說,劇本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既要吸引人,又要科學正確。兩者都很難,更不用說將兩者融合一起。
雖然不受歡迎和不能形成主流,但過去期間,這種治癒系或多或少已通過多部影視劇展現出來,其中可以數圍繞著家庭故事的《回家吧,孩子》,又或是《糯米大米》等劇集。不久前剛剛結束的《人生的小路》也帶來了理解和分享的信息。這也是《媽媽的夢》正在利用的兩個方面。正如導演阮明忠所說:“我希望這部片能幫助孩子們更多地愛他們的父母和家人,而父母對孩子有更多的正面想法。”導演科阮表示,他希望這個熱 潮能夠蔓延到國產影視劇市場,讓我國的影視業不再錯過具有社會意義和人文價值的影視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