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又叫做族谱、宗谱、家乘、谱志等,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袭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题材。其中以父系家族为中心,体现古代男权社会,具有平民特色的特殊文献。家谱一般都有姓氏渊源、始祖源流、支派迁徙、世系繁衍、人口和居地变迁等诸多内容。
在移民及飘洋过海、旅居越南的西堤华人行囊中,家谱是一件不可或缺的“家宝”。它记载其族人的祖训、姓氏来源、族中大事、字辈的顺序,好让后代子孙不忘本,若有一天返回故里,也可凭家谱找到其根源。
家谱如此重要,哪它的结构如何?通常的家谱将有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俗称“谱头”,内容主要有序言、修谱原由及姓氏的源流、迁徙、分布、墓葬、祠堂、祭礼图等。第二部分为主体即正文,俗称:“谱堂”,包括“总世系图”和“世系年表”。年表行传按“生卒葬娶”四要素,“五世一抬头”原则分别介绍各人的大小、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这些介绍性的文字,长者五十余字,短者三、五个字,实际是人物小传。使人知其本源,而世系表也因此更加完整。第三部分为附录,俗称“谱尾”,包括“文传”和“文艺”两块,文传详细记载已故先人典型的事迹;文艺记录家族文化的标志内容。若是修谱,就记述修谱的意义、缘起、目的,修谱人员构成、历次修谱概况等内容等。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人有姓氏,血脉不会紊乱; 家有谱谍,宗亲才能凝聚。姓氏是家谱得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姓氏的产生、演变和传承是家谱的重要内容,家谱就是姓氏繁衍续存的重要载体。姓氏出现在前,家谱出现在后; 姓氏区分个体,家谱记载世系; 姓氏是家谱之本,家谱因姓氏而生。
每人的名字除了是代号外,在家谱中,它并不是一个词组,而是指出其主人源于何处(姓氏)、辈份位置(字辈的排序,用来区分家族中的排行),是何人之后裔(支系)、居地变迁及寄托着长辈的希冀和期盼。因在姓名中包含有历史、血统、辈分、希望等多重含义,有了姓名,就知道你是谁,在整个家族脉络中处于什么位置。“坐不改姓,行不改名”光明正大。姓名如此重要,为避免族人的同名同姓,先民对子孙的起名可谓费尽心机,所以父母也应为其子女起个好名字。
众所周知,姓氏是用来分别氏族,同姓人也就是同一本家的人,同姓在远古是同源。当子孙日益增加,如何分别辈份、支系,这时便定出字辈的排序。同姓及同辈份(同字排)也大有人在,这时就得用名字来区别。名字除了寄托其父母感情(即兴、忌讳、纪念及美好愿望等),还分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及族中平辈人。例如:胞兄弟的名字用金字边、木字边、火字边、土字边、三点水、草字头……或多音字或相互补充。因此,每人的姓名拥有很多讯息、意义,耐人寻味。
“亲不亲,故乡情”,今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甚至走出国门,遍及天涯海角,这也是今后我们子孙们的必行之路,难免有时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有了族谱联宗,本族同一血脉的同胞就能更进一步加深了解。
家谱是家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延续着家族的血脉,更传承祖先的遗训和期望,一代接一代的延续,或绵延家风,或与时俱进,而为人孝悌,始终是治家的根本。“亲我者,我亲之”知道祖宗,才能尊敬祖宗;心系血缘,才能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家谱就好比一本“家教”书,它既可查出每人之根本,做人的道理; 既可确定其在族中、在社会的定位。
因此,家谱在每个家庭中,是一件不可或缺的“家宝”。它记载其族人的祖训、姓氏来源、族中大事、字辈的顺序,好让后代子孙不忘本,若有失散,也可凭家谱找到其根源。家谱是对家族和后世身份的追溯和认证,保存很久的家谱更是对历史的考证,这是后世子女珍贵的宝藏,也是历史查证的可信资料。所以一直保证家谱的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往小地说,是对自己家族的负责,往大地说,是对历史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