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廣東美食的燒臘頗受華人青睞。90多年前,燒臘店多集中在第五郡馮興街以及周邊街道,牌號分別唐山、三棧、李和珍、生利、美益、亞東益、巧益、興記、根記、金銀聲(星)等;在西貢第一郡有天然、永泰等。
滄海桑田、時過境遷,如今很多燒臘店早已停業,一切只存現於百姓的記憶裡。
南方解放前,燒臘生意集中於第五郡與第十一郡接壤的謝淵街(紅馬路孫壽祥街)與二月三日街(陳國篡街)交界處。當年有一家很出名的茶室--基隆茶室,此茶室對面是一排賣燒臘的店舖,所以當地華人把這裏的燒臘店稱為“基隆燒鴨”。雖然名為燒鴨店但並非專營燒鴨,當然還有燒豬、叉燒肉、臘味、鹵味等。
“基隆燒鴨”生意非常紅火,時至今日亦然。由於“基隆燒鴨”的知名度高,華人曾流行一句廣東俚語:“你是基隆燒鴨吊高來賣”,意思為身價高檔。
上世紀40年代,第五郡阮廌街頭段(霞飛路光中路)373 號有一家“盧汝記”燒臘店,此店創業者是來自中國花都市(花縣)鄉親,店主手藝有口皆碑,燒烤的工序流程一點也不馬虎。每天上午9時在門前開市營業至下午4時,才將車子推到裴友義街與潘文治街路口處,繼續售賣至晚上7時才打烊。自創業老人家逝世後,兒子掌爐,媳婦掌砧,售賣生意不亞於以往,營營役役維持了數拾寒暑。後來因環境變遷,不得不停業,舉家移居外國。
此外,裴友義街角也有“汝記”燒臘檔,地緣興旺,門庭若市,每月農曆初二和十六及神誕之日生意更好。
裴友義街從開始的幾家燒臘店,目前幾乎變成燒臘一條街,家家生意興隆,又先後蓋起大宅和高樓,營造燒臘生意欣欣向榮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