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老年跑步应重视动脉粥样硬化筛查
研究人员基于一项数据库,回顾性地分析了2010年至2023年间美国马拉松和半马拉松赛事中的心脏骤停病例,共涵盖近3000万名参赛者。从研究结果来看,在这些完赛选手中,出现了176起心脏骤停事件,涉及127名男性、19名女性,还有30人性别未知。
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马拉松参赛者心脏骤停发生率几乎是女性的6倍。全程马拉松赛事的心脏骤停发生率是半程马拉松赛事的两倍。建议中老年参赛者重视动脉粥样硬化筛查。
研究人员进行的病因分析发现,冠状动脉疾病是最常见的病因,其次是肥厚性心肌病,其曾被认为是长跑赛事心脏骤停的主要病因之一。但在2010年至2023年间,肥厚性心肌病导致的心脏骤停病例仅占7%,中暑导致的病例占6%。
可喜的是,总体来看,2010年至2023年间心脏骤停导致的参赛者死亡率明显下降。其原因主要归功于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心肺复苏每耽误5分钟,死亡风险便增加20%。这提示,赛事组织者应加强健康监测和急救资源配置。
高强度运动可能使猝死风险升高
以往就有研究显示,适量的体力活动能够提高心肺耐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尽管其绝对风险很低,高强度的运动也可能会使心源性猝死和心肌梗死等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升高。
有回顾性研究提示,运动相关猝死大多为心源性,男性风险显著高于女性,相关的运动项目包括长跑、田径、篮球和足球等。因此,对于初始运动、新发症状、拟提升运动强度的人,推荐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及进入相应的评估流程。
那么,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如何应对?专家建议,如果个体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不适,建议立即停止运动,休息。血压波动、心率增快、呼吸困难、心绞痛等,均可以在休息后得到缓解。在下一次运动训练时,针对上次情况,酌情调整运动方案。如果休息后仍然不能缓解,则需要医学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