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0歲的武文都告知,2008年他看見有不少無家可歸、舉目無親的貧困者,在過世時竟然沒有棺木埋葬,故他成立了一個慈善棺木組。由於看到此活動具有切實的意義,故此有很多人踴躍參加。目前該 組成員已有10多人,均是農民,生活也不算是富裕。
每天,制定計劃後,他們分工合作,購買木板回來後,每人負責一個工段,如:曬乾、鋸板、製造,然後髹漆和雕琢花紋。據武文都表示,這份工作也不好幹,參與者要不辭勞苦。曾有部分成員在工作過程中不幸受傷,被鋸木機鋸傷手腳。最近也有一成員因不小心,被鋸斷了兩隻手指,所幸獲得醫生成功接好。
雖然困難重重,但各成員均盡心盡力參加這項慈善活動。該組由成立至今,他們已製造了逾1000 具棺木,每具價值將近1000萬元。此外,棺木組還捐贈入殮所需的用品。費用是由熱心人士和棺木組各成員贊助。武文都告知:“前來申請棺木的均是家境困苦的貧民。或在芹苴橋跳河輕生的死者,在美和鄉職能力量打撈之後,無人認領的屍體,無論多少個,我們都會捐出棺木,還周全地把死者埋葬妥當。”
該組成員阮文海(66歲)告知:“我參加這份工作也有約10年了,組內的兄弟們主要是務農,故家境仍很困苦,但大家還是樂於行善,不求工資,也不求任何優惠。”
寓居茶溫縣陸仕成鄉、現年76歲高齡的羅文五多年來均是騎著自行車,走上十公里的路程到來“上班”。他表示:“我家有一塊地種植紅毛丹,我去做義工的日子,內子就幫忙打理。如今,我的兒女都有穩定的工作做,每個月他們寄回來一點錢,給我們夫婦作生活費,因此我把全部時間做善事。儘管目前我年紀大體力差,但有著妻兒的大力支持,我會有更多的動力。日後若還能走動,還能騎自行車的話,我會一直做下去。”
談及這份工作,武文都強調:“憑我一個人的力氣肯定是做不到的,幸好還有志同道合的兄弟們一起出力,才會有今天的棺木組。我希望能夠培訓一班年輕人,以繼承和發揚光大,旨在幫助更多貧困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