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瑤族人的拜堂儀式通常在主婚禮當天的上午7時至中午 12時舉行。為拜堂儀式做準備,新郎的家人要準備一張正方形桌子放在中間祭台的旁邊。桌子的內側和兩邊各放一張長椅。方桌上擺一碗米飯,上面插著兩根銀色的花枝; 一碗煮熟的肥肉和兩個大盤; 8至10雙筷子、8至10個酒杯; 100粒玉米。方桌前,人們在地上鋪一層稻草,上面放兩張雙人席和兩條折疊的小棉毯,這是新郎和新娘舉行儀式的座席。
拜堂前,要舉行熱場儀式。男家挑選12名12歲以下的男孩圍坐在方桌旁。樂隊奏起樂曲時,這些男孩模仿喝酒、吃肉、呼朋喚友等場面,讓婚禮氣氛一下子熱鬧起來,音樂結束,孩子們散去。而這個時候,媒人在為新娘和新郎化妝。
辛胡縣左平村的媒人秦美香說:“除了身上穿的婚紗,新娘還要把兩條長約4米的紅布帶從肩膀斜掛到腋下,然後在側邊紮成一朵花,剩下的布條垂落地上。一條較短的紅布帶從前腹卷到後邊,繫好的紅布帶兩端垂至腳跟。新郎身穿長至腳跟的一件藍色長衫。他的身上也像新娘一樣繫紅布帶,頭上繫著額前有一根花枝的紅圍巾。新娘的頭上還戴著一個梯形輕木盤,盤子兩側和一個大底掛著深紅色的珠子線,上面蓋紅布,繡有圖案。從女家到男家前,新娘必須戴著這個託盤直至進入新娘和新郎的房間才能放下來。在舉行拜堂儀式的時候還要再戴上。”
化妝後的新郎和新娘手裡拿著新手帕,新郎站在祭台前左側,新娘在新郎另一邊站著,兩邊各有兩名伴娘面向祭壇。伴娘的任務是作為支撐,讓新娘牽著手,和著新郎拜堂的節奏跪下或站起。
在縫瑤族人的拜堂儀式中,司儀的作用非常重要,因為司儀十分熟悉拜堂儀式。司儀坐在正桌旁,其任務是全程指揮儀式,如:指導坐在正桌旁接受禮拜,示意樂隊演奏,報新郎和新娘的禮拜次數,示意樂隊停止演奏等等。辛胡縣法蘇林鄉的秦阿散經常應村民邀請作婚禮的司儀,他說:“拜堂的姿勢是:新郎右手拿毛巾,雙臂張開,在胸前交叉,然後抬起至額頭,蹲下使頭部和手臂保持水準,再直起身子,抬起頭,兩手放在前腹部,慢慢回到站立的位置。 這是一個站立拜堂的姿勢。跪拜動作與站拜動作相同。 新郎站拜3次,跪拜3次,新娘同時與新郎一起跪拜和站拜3次。 ”
拜堂儀式開始,首先是到第一張桌子前拜祖先。這時,司儀雙手端著一個盛有6杯茶的盤子遞到新郎面前,新郎伸手摸摸託盤,表示準備好舉行拜堂儀式了。司儀大聲唱禮,樂隊奏拜堂曲,新郎開始敬拜。 新郎、新娘必須拜七次。敬拜結束,司儀喊禮畢,樂隊停止演奏。然後到第二張桌子前敬拜雙方父母、媒婆和老人。司儀請新郎、新娘準備行禮,示意樂隊奏樂。貴賓從口袋裏掏出禮物放在桌子上的托盤裡,夾一塊肥肉放在碟子裏,表示吃過了,然後回家。再然後是到第三張桌子敬拜貴賓。貴賓都是鄰居、兄弟、朋友等外人。他們只有結了婚的或曾拜過別人的,才有資格坐在方桌旁接受別人的敬拜。第四、第五桌也跟第三桌一樣,直到全部客人受完禮。
拜堂儀式結束後,司儀為新人舉行婚禮。 他提醒新人銘記父母的養育功德,修身養性,認真勞動。祝願新人白頭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