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来人往的第十一郡平泰街市附近的富寿街头,怡发茶庄静静地坐落在街角的拐弯处,彷彿时间的见证者,默默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古色古香的实木柜架、书画点缀的茶叶铝盒以及传统的茶叶包装让时光停留在上世纪的60、70年代,尽显老堤岸情调。
近年来,随着老行业受到年轻人的关注,怡发怀旧的风情在社交网上爆红。不过,如果有机会来到实体店,手触这裡的每一件物品以及感受茶香的魅力,尤其是聆听年近九旬的老闆娘陈秀蓉讲述那段漂洋过海以及艰苦创业的经歷,你会感觉到他们的坚持其实也是歷史文化的延续。
步入老怡发茶庄,一股淡淡的茶香扑面而来,犹如置身于一片清幽的茶园之中。店中的一切好像在述说着歷史的沉淀;墙上挂着的古老照片和字画,已经斑驳却依然充满着韵味,其中夹杂着岁月的痕迹,每一幅都是一幅珍贵的歷史画卷。通过老照片下面书于1962年的文字阐述,人们不难看出照片是饶平凤凰山的全景,这也是店主的家乡。凤凰山在当年华人下南洋时是属饶平管辖,现在属于潮州市潮安区,而饶平现在是潮州市的辖县。饶平的气候、地势、水源、土壤都为单丛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在饶平悠久的种茶歷史中,世代茶农所积累的丰富选种经验和精湛的茶叶加工製作技术,造就了饶平单丛茶众多的品种和株系。约于100年前,饶平乡亲离乡别井来到堤岸,他们凭着种茶和烘茶的经验,在这裡发展自己的事业,开创了华人茶业的歷史。
据1949年出版的《西堤年鉴》中介绍,越南西堤茶业公会成立于1948年9月1日,会址设于堤岸总督芳街(即今日的第五郡周文廉街)6号。文章也介绍,该会在此时间的20多年前已有商会的组织,后因人事变迁而停顿,至1948年下旬重组,向政府立案,并加入中华总商会为会员。时任理事长为奇岩号黄裕绰,会址设于其店内。怡发茶庄是于1960年成立,所以没在当时的会员名单中。
怡发的创办人郭楷茂(1924-2001年)是饶平凤凰天池人,1948年来越南,1956年与来自普宁桥头村的陈秀蓉结婚,1960年开设茶庄,1963年迁到现址。怡发的老闆娘陈秀蓉原是茶业的外行人,但婚后与丈夫同甘共苦,打拼好几年便开茶庄。陈秀蓉今年88岁,是堤岸的第一代华人,华人俗称“仙骨”。
目前,在西堤华人群体中,属于来自唐山的第一代“仙骨”所剩无几,如果还健在的都是年幼或婴儿时期由父母抱着过来,脑海中完全没有记忆。至于陈秀蓉相对较晚才移居堤岸,她于1947年由父母带着他们姐弟3人下南洋的,那时候她已经11岁,所以对整个行程记忆犹新,也成为当前能讲述下南洋故事为数不多的老堤岸。陈秀蓉的故乡桥头村土地肥沃,农作物丰盛,陈家靠务农生活过得还好,可是每年发生的洪灾令他们感觉居住环境并不稳定。于是其父母决定举家迁移到越南与之前已到当地生活的祖父会合。
由于事前他们已在第十一郡棉花树街市(森德区)先租了房子,所以来到西贡后他们直驱堤岸,来到铁皮屋时他们全家都哭出了泪水,这裡的环境没有想像中的理想,井水发黄令她对在异国他乡的第一次洗澡难以忘怀;祖父在滀臻生活,他们在堤岸人地生疏,举目无亲,那种恐慌不言而喻,但要是打退堂鼓谈何容易?哪来那么多的路费?所以唯有留下找出路。陈父很快找到了同乡在附近开的米粉厂上班,她则在附近的菜市捡拾菜贩的弃菜,然后跑到米粉厂去拿那些冲洗过米粉的水回家泡菜再带到新马路街市去卖,虽然赚的不多,但也能买条麵包给两个弟弟充饥以解决燃眉之急。
因为父母实在支撑不了,为求生计,数月后陈秀蓉唯有到滀臻去投靠祖父,在那裡给人家带小孩,当童工等。在下六省待了9年,20岁那年她回到了堤岸,并在媒人的介绍下,嫁给了郭楷茂,开始了新的生活。起初她在棉花树街市卖即食水果,那时候附近很多家庭作坊,工人小休时都过来买来吃,生意很好。俭朴、节约、勤劳是潮州人的性格,这点能在陈秀蓉身上看到,她白天在街市卖水果到下午5、6时打烊,晚上租一台衣车在家替人加工衣服,最晚的时候是缝到凌晨2时才休息,全靠这样刻苦耐劳,家庭环境才日趋稳定。
他们夫妇开了茶庄后,本来对茶业毫不熟悉的陈秀蓉在丈夫的指导以及本身好学不倦之下竟然成为茶庄的灵魂人物,从茶种分别、收购生茶到烘茶中分生锅、二青锅、熟锅,三锅相连的序贯操作她都一清二楚。该茶庄的茶叶种类丰富多样,每一款茶叶都是经过她和丈夫精心挑选和独特工艺製作而成,从清新的白毫茶到醇厚的万寿香,再到芬芳的花茶(香片),无一不彰显着怡发茶庄的匠心独运。这些茶叶都是他们亲自用心所烘的,所以客人品茗时,茶汤清澈见底,香气袭人,一口茶下肚,彷彿置身于山水间,心旷神怡。
生活带给他们无数的考验,1968年怡发茶庄遭祝融光顾,所有物品付诸一炬。不向命运低头的潮州人--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克服了重重困难,逐渐重建了自己的事业,怡发茶庄现时的面貌是1968年保存至今的。饶平人不仅仅是製茶师,更是文化传播者,他们将自己世代传承的製茶技艺和对茶文化的理解传授给子女,让他们瞭解茶叶的加工等全过程,并且注重培养子女的茶艺和茶文化素养,使得茶庄融合了越华文化的交流平台,成为现时第十一郡政府指定的郡内旅遊采购点。陈秀蓉子女众多,但目前只有生于1965年的儿子郭铁佛继承家业,从引进生茶到烘茶的整个过程他都炉火纯青。值得一提的是,怡发至今依然坚持传统的纸包方式三角形和长筒形,这是饶平茶庄最古老的包装,也是堤岸绝无仅有的一家。
陈秀蓉如今年近90,但老当益壮,双手包起茶来依然熟练,老人家高兴的告知,越南落实革新开放政策后,她曾先后5次回乡省亲,踏上故土,她重温那片生活了11年的土地和记忆中的点点滴滴。这是一直以来老人在夜深人静时,思念故乡的小巷和竹篱,当回忆起那些美好而悠远的时光,眼眶中不禁涌起泪水。
现在她的子孙后代都在堤岸学有所成,事业有成,生活稳定,毕生的艰苦奋斗换来今天美好环境,她总算无怨无悔了,尤其是看到自己与外子用血汗建立起来的茶庄在时代的更迭中能站稳阵脚,也培育了成群子女成长,这是她人生中最大的安慰。如今,怡发对她来说不仅是一家茶庄,更是一座文化和家庭的守护者,传承着茶道的精髓,也是她对家乡无尽的怀念和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