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是越南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最近在本市舉辦“毒品與青少年精神健康”研討會就我國青少年、兒童的精神健康考察情況所公佈的最新報告。
因患憂鬱症自殺的危機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多半精神疾病常在14歲發作,但大部分病例都得不到發現及治療。憂鬱症是引發青少年精神疾病的第三大原因。據此,自殺是15至29歲人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根據 UNICEF對我國兒童與14至18歲青少年精神健康情況的最新報告,此研究對象患上精神障礙的平均比例為12%。其普遍徵兆是憂鬱症、過度憂慮、孤獨及注意力不足多動障礙等。社群創意與發展輔助中心(SCDI)的兒童和青年計劃負責人阮垂玲告知,通過社交網對從15至24歲的230名青少年進行實際考察後發現,四分之三受訪者告知曾經使用毒品、刺激物,最常見的是酒類(佔73.3%),吸笑氣球(41.2%)、大麻(40.6%)、冰毒(31.6%)。除了被朋友引誘之外,他們還主動使用上述毒品以解悶、減輕壓力、解脫痛苦等等。
大部分精神疾病在14歲發作
青春早期是年輕人面對許多改變的時期,例如:轉校、獨立生活、上大學或開始工作。對許多人來說,那是帶來更多憂慮及壓力的時期。
若干場合因不及時發現和不恰當治療,加上日夜沉迷於技術設備,導致青年精神容易處於緊張狀態而患上有關精神的疾病。大半精神病病例在14歲發作。
本市醫藥大學阮雙志忠碩士、醫生告知,毒品是令使用者知覺、意識、認知能力或思想改變的刺激物。濫用或上癮毒品者受以下影響:天生神經系統欠缺,如基因、壓力、年幼陰影、心理創傷、精神障礙。其中,精神障礙嚴重影響一人的認識、調節情緒或行為,造成痛苦或失去工作能力及其他重要社會活動。
阮雙志忠碩士、醫生強調,一般人向來都誤解,一人健康、有道德、人品好就不患上精神疾病或濫用毒品,而失業、學習成績差、生活態度不好的才容易誤入歧途。上述想法完全不對。因此,千萬不要對患上精神疾病及使用毒品者持歧視態度,要接受和關注他們,讓他們早日融入社群。
在研討會上,許多專家認為,家庭和朋友對發現及治療青少年的精神障礙、使用毒品的徵兆起重要作用。因此,必須給青少年營造安全空間及建立真誠關係,讓他們相信,願意分享自己的問題。治療只是癮君子或患上精神障礙者康復過程中的一部分,在治療過程中必須有社群、家庭、朋友共同努力、長久性地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