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手機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種便利產物。現在,手機不再是富人身份的肯定,手機已進入大街小巷,甚至走進了校園。目前,我們看見很多中學生,甚至小學生都擁有自己的手機,並已成為他們在學習、生活中極為重要或不可缺的一部分。手機的普及,確實給人們帶來了不少好處,但唯物辨證法告訴我們,每一事物都有兩面性,而學生究竟應不應該擁有自己的手機或帶手機上學,也是我們家長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在利方面,我個人認為,學生可通過手機在突發需求時能及時與家長聯繫;遇到功課上的疑難問題時,可用手機與同學進行討論,又或者隨時拍下一些有意義和有價值的東西等。至於弊方面,不少家長反映,孩子用手機談論學習的內容少,大多數是發短信聊天,影響休息且貽誤學業;瀏覽不良信息而玷污心靈;每到課餘時間或放學以後,一些學生便會圍在一起“討論”手機款式與動能,對那些沒有手機的同學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從而助長學生攀比成風;上課時有的學生不將手機置於“震動”或“寧靜”制度,又或者未關機,突然來電時,鈴聲會影響全體同學聽課的情緒;不少廣告商只說手機有多少先進功能,但卻從未提及輻射對人體的傷害,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黃金階段,如果因手機而對身體造成了傷害便會追悔莫及。
有一點我認為是家長們須值得關注的問題,就是手機會間接性令孩子,甚至大人們的腦部記憶“逐漸退化”及“懶惰化”。一名中學老師搖搖頭告訴我:現在上課一遇到老師提問題時,不少學生馬上用手機在網上找答案,而不像此前用腦專心地思考,特別是有關數學、科學、化工等問題(實際上,大人們也經常遇到類似場合),令孩子懶得去牢記和計算,如果長久下去,將會對其腦部的發展造成影響,手機便將成為孩子的“依賴品”,一旦沒有手機在手,便會覺得茫然無助,未能專心學習,生活缺乏色彩及動力。一名中學生坦承:現在莫說沒有手機,即使未能及時充電而暫時不能使用時,也感覺得渾身不自在,很像缺乏了什麼似的。
基於學生帶手機上學的種種利與弊,我相信家長們已是心裡有數,並會作出明智的選擇或制定有效的舉措,以讓子女 們即使沒有手機在手時仍然一樣聰敏,不會讓手機成為其“附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