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邓文厚与自己的面塑作品。](https://image.sggp.org.vn/w1000/Uploaded/2025/bwvvopqi/2024_06_30/t3-1-6837.jpg)
全国最年轻面塑艺人
在一个忙碌的下午来到河内市富川县方翼乡春罗村面塑艺术之都,笔者探访了艺人邓文厚(39岁)。他告知,接触面塑艺术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在春罗乡出生的人无一是不会面塑的”,但面对职业的浮沉与柴米油盐生活的漩涡,并非任何人都能在这条独一无二的职业路上坚持下去。他从小接触面塑,得到外公和村里的叔伯传授基本的技艺,心想跟着老一辈学习,说不定将来有发展的机会,因此他便加以钻研并一直追随该职业至今。他希望利用面塑语言创造出多种产品,旨在将越南传统艺术带给观众和国际友人。
邓文厚捏塑的第一个人物是包青天,当时他才6岁。从此,对这门艺术的热爱一直持续,在不知不觉中与这个职业维繫一起。他再创造了更多面塑人物,如:扶董天王、陈兴道、嫦娥又或是春节果盘、灶君、六畜争功、五虎和12生肖等等。邓文厚表示,以前面塑的原材料是大米粉。前人把米粉捣碎,过筛成细粒,然后拿去上色、造型、蒸熟。至1990年,春罗村艺人武文差倡议用糯米代替大米,并使用食用色素以保存更长时间,用作玩乐而不是食用的。要制作出漂亮的面团,必须符合3个标准:和谐的色彩、精緻的线条和有意义的教育故事。捏塑面人时,必须从下到上,而捏塑花朵时,则必须从上到下操作。
本着5种基本颜色,祖先们从天然原材料中已创造出不同的色彩,例如红色使用木鳖果、绿色使用槟榔叶、黑色使用叶下珠果子等等。以前的面塑主要为中秋节市场服务,所以邓文厚的童年就是跟着外公东奔西跑去捏面人,给同龄的朋友带来欢乐。2014年,29岁的他被河内市人委会授予“河内艺人”称号,是当时最年轻的艺人。他意识到获得社会认可,因此尽最大努力在国内和国际上保存和推广面塑艺术。他打造了越南面塑品牌,并经常在国内外的博览会、展览会上出现。
带来一股新风
面塑与 剧集乃文化遗产价值研究与发扬中心的创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以及面塑艺人邓文厚着作权持有者“好文鱼”和画家杜文山的许可。在“另类身分:东盟和韩国的面具”展览上, 剧面塑集因其独特、创意性且结合传统文化而获得了韩国观众的喜爱。受邀参加展览,邓文厚感到荣幸并引以为荣。他透露:“正当我酝酿着一个新面塑项目时就接到邀请,因此就兴奋地着手制作了。在展览上,我感觉到韩国观众对越南 剧艺术和透过面塑表演的浓厚兴趣”。
该产品是传统艺术之间的交汇与创意结合,为向世界推广越南文化之美营造了好势头。为了达到最流畅的结合,邓文厚已潜心钻研 剧,捕捉角色的神髓。尤其是 剧中的服装非常细緻、考究,具体性很强,造型时要求精巧。他联繫了多位 剧专家,以避免角色装扮错误。此外,他还精心修复了3个主要的面塑,包括:客街面塑、同春面塑以及富川面塑。
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尽管经济十分困难,但邓文厚仍然追求自己的热爱,利用时间创作新作品。此后,他参加了许多国内外展会,例如:河内艺术手工展(2022年8月)、韩国国际儿童非遗嘉年华(2023年9月)等。近年来,每逢暑假,邓文厚均开办面塑培训班,为村里的青少年免费授艺,希望将面塑技艺传承给下一代,为自己也为大家带来欢乐。班上的学员黎芳梅告知:“小时候看见村里的叔伯做面塑,我就很想追随这个职业了。得悉厚叔叔开班,我立即登记。暑假每个月,我都赚到一笔小钱,同时希望今后可以像厚叔叔一样手艺精湛和有创意性。”
在2013年河内市职业村产品比赛中,艺人邓文厚凭藉“中秋花灯”作品夺得了特别奖,继续肯定自己在越南面塑传统艺术中的水平和无限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