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金甌省蝙蝠潭縣新進鄉新和A村隆和初中學校校長鄭清廉老師30年如一日默默去做的善舉。每天,上學和放學時間來回四次開著小船接送貧困學生上、放學,目的是讓孩子們有書可讀和有刻苦的毅力。
默默工作的擺渡人
新涌的水退了,露出很多稀泥。鄭老師的小船在渡頭擱淺,10多名學生全部坐在後面,7C班學生黃如意在船頭用竹竿大力一撐,鄭老師在後面打開船的發動機,讓渡船脫離岸邊,駛出涌中央。
鄭清廉老師開始述說他30年來用船接送學生上、放學的志願工作:“學生們很主動。送他們放學之後,我回家吃飯,只花5分至7分鐘就吃完,因為要爭取時間再接讀下午班的學生,讓他們能夠趕上上課時間。”
鄭老師接送學生上學後又站在講台上講課。
他說,1990年他在薄寮師範高等學校畢業,然後回到蝙蝠潭縣任教。一年後,他轉到設在鹹水林內的隆和初中學校教物理科。
鄭清廉老師回憶當年沒有機動船的日子,他說:“我在自家附近教書,騎車到學校很方便。但住在阮勳鄉的學生上學就要走路或乘船。然而渡艇都不能準時到達。走路的話,孩子們走得滿身泥濘,很可憐。於是我成了擺渡人。”
學生住在哪兒,老師的船就開到那裡。每天鄭清廉老師來回四次撐著船載學生,每次要花一小時。因此,除了上課和週日休息,鄭老師幾乎把所有朋友的約會都推卻,把全部時間給了偏僻地區渴望上學的孩子們。
後來,鄭老師有條件購買了一艘裝有發機動的複合膠製造的船,這樣能夠迅速接送孩子。去年,鄭老師接送約10名從初一到初四的學生。清早5時,鄭老師就準備小船去接送學生了。中午11時,送孩子回家和接下午班的學生上學。晚上7時至8時,鄭老師才回到家休息。這就是他日常的工作表。
在潮水降低的日子裡,當天晚上,鄭老師就無法入睡。凌晨2時至3時,他就起床,把發動機搬到船上,等潮水上漲。鄭老師還準備著一塊 大帆布,在下雨天或大太陽下可以 用來遮擋,他說:“下雨天,小孩 們有得遮擋,不會著涼,書本也不被淋濕。”
給學生豎立克服困難榜樣
在新進鄉和阮勳鄉,人民的生活尚很困難,主要是以近海捕魚或在海上設網捕魚為生。經濟稍為富裕的就開闢魚塘、蝦塘,周圍種些瓜菜或果樹,所以有條件讓孩子上學是非常高興的。當擺渡人的30年來,鄭老師就像孩子們的父親、兄長、朋友一般,把毅力都傳給學生及其家長。
7C班學生陳明魁表示:“鄭老師在學校給我們傳授知識。有空的時候,他還給我們講述生活的趣事和為人處世。我們從鄭老師那裡學到很多東西。”
陳明魁乘坐鄭老師的船上學已兩年多,他告知,每次小船因為水降被擱淺無法走動時,老師會爭取時間在等待水漲時,給學生上短暫的有趣課堂。沒有粉筆和黑板的課堂裡,老師說出自己的實際體驗,講講人生知識等。
鄭老師會問學生們:“上個月,我們的船是在哪一天擱淺?”或“依你們所看,今天的潮水比昨天遲漲多少個小時?”這樣的實際問題有助孩子們學會潮漲潮退的規律。隨後,老師就教孩子們懂得管理時間,善用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鄭老師努力把小船靠岸,方便學生上岸。
對於貧困學生,鄭老師會接近和動員他們有堅強的意志。黃如意透露,她家屬於貧困戶,房屋都是靠街坊借出的一塊小地皮來搭建。黃如意的父母沒有田地,也沒有穩定的工作,他們只靠在海上設網捕魚為生,所以沒有條件送孩子上學。鄭老師瞭解她的家境,不嫌5公里多的路程,每天接如意上學。
黃如意一邊用手抹著眼淚一邊激動地說:“不管晴天或雨天,鄭老師都會接送我們上、放學,沒有老師,我就無法上學。”
在隆和初中學校教書逾10年的工藝科老師范明妙告知,很少人能夠做到像鄭老師這樣。30年如一日用小船接送學生上、放學,鄭老師的小船不知換了多少部發動機,而他的愛心依然不改。現時有些家長有條件就送點汽油錢給鄭老師,而沒有的就算了。范明妙老師認為,鄭老師憑著慈善為懷的仁愛之心,才能堅持接送學生這一善舉。
范明妙老師又說:“鄭老師是一位平易近人的校長。他的衣食簡樸,態度和藹可親。同事和學生們對他很好,因為鄭老師不只做好管理方面的職責,還把很多靈感傳給學生,就連我也感受到。”◆
鄭清廉老師的8個
“勞動勳章”
“勞動勳章”
跟著鄭老師接送學生的船,我感受到鄭老師對學生的一片心意。潮水退時,鄭老師握緊機動舵槳,開大油門把小船開到靠近碼頭,讓孩子們直接上岸,雙腳不會沾到泥濘。鄭老師每日掌舵的雙手現出8個乾硬的手繭,學校裡的老師們都稱這8個手繭為“勞動勳章”。
鄭老師解釋:“小船不靠岸,孩子們上岸時要步行到泥濘裡。我把緊船槳的時間很久,所以手掌生繭是正常的事,不要緊的,只需要孩子能穿上整潔的校服上學我就高興了。”
鄭老師擔心
日後無人接送學生上學
日後無人接送學生上學
鄭老師從教物理科的教員,至今他成為了隆和初中學校兩任的校長。聽聞今年鄭老師將要轉到另一間學校工作,看來他當擺渡人的時間會大大減少。
鄭老師沉悶地說:“我走了,至少有3名學生沒有條件繼續上學。而陸路又未做好,所以他們無法走路上學。希望今後有人代替我撐船接送孩子或職能部門早日完成鋪路工作,讓孩子的學業不被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