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大學畢業後,就在慧光漢喃翻譯中心,旗下惠光圖書館從事佛教漢喃資料庫蒐集、複製、數字化工作。2014年底,他申請赴台灣就讀遺產文化與古書修復、複製專業的獎學金。
在台灣留學期間,他與愛好複製古藉的陳佩泉(29歲)相遇。當時,在美國就讀美術專業的陳佩泉剛剛畢業,她返回台灣後便一邊工作一邊學習複製書籍。因具有共同的愛好,裴進福和佩泉關係更親切。日久生情的他們決定成為眷屬。2019年底,他認為越南複製古書的需求很大,便說服妻子返回越南開辦漢喃堂(位於第十二郡),作為專複製古書、古畫的地方。他認為自己最幸運的是娶到志同道合的妻子,夫妻倆每天一起生活,並從事兩人所喜愛的工作。
他表示,想做好複製工作,要學習六七年甚至是十年。然而,他在學習期間得不到家人支持,因為學習時間太長又不能賺錢。賺來的錢都投入學業中。他屢次想放棄,但因多種機緣而決心要堅持到底。
複製一本古書的工作非常艱苦,須花長時間和採取精緻的技術。複製者要熟悉修復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原材料,對不同書籍採用符合的“藥材”。若干環節非常複雜,關鍵的是複製者須懂得漢喃悠久歷史的知識。這有助複製者認定獲修復書籍的收藏價值,或者恢復損壞的字跡時也要瞭解漢喃語言,因此複製者每天要充實知識。陳佩泉告知,因為熱愛複製工作才幹這項行業。雖然她不懂越語,但從到越南生活後已屢次與越語、漢越雙語的書籍打交道,讓她更喜愛越南文化。
佩泉說:“我有機會閱讀漢越雙語的初期翻譯版,如《翹傳》。文學作品讓我更瞭解越南文化並覺得非常感興趣。我希能把外國複製技術和原材料輸入越南,為當地古書複製領域做出貢獻,因為目前在越南少有青年從事此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