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经济引擎蓄势待发 应对廉价商品泛滥的风险 平阳省上半年出口增近14% 民众无需更改土地相关证件 非现金支付取得突破发展 苏林总书记会见立陶宛共和国总统 东盟与中国广东签约 7 项目累计超 31 亿美元 协助经营户开具电子发票 国家主席梁强主持仪式 欢迎立陶宛总统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 许多新政策于2025年6月生效 消费性电子产业致力把握绿色消费趋势 越美贸易关系迈出重要一步 范明政总理抵达尼斯开始对法国的工作访问 依照原则部署与重组干部 完善法律系统满足实践生活要求 纺织品成衣与皮鞋共面临关税挑战

教學壓力太大 教師無法評估學生能力

目前,每班學生人數是40名左右,加上成績這個“金箍圈”得不到解除,導致因才施教與發展學生能力等問題將超出教師的管理範圍。那就是達到新課程所制定目標的大阻礙。
新教科書的目標是發展學生能力。
新教科書的目標是發展學生能力。
在緊急審定新教科書以趕上新學年的過程中,筆者有機會與各所公立學校的同事溝通。對於新課程和新教學方法的問題,若干同事肯定:“換新教科書,但會以傳統方法來教學。關鍵是任何教師都希望學生記住課程內容,便盡力給學生傳授知識。至於學生自學新知識,只有觀摩教學的節課才有。我們日常教學已累得要命學生也不懂,哪裡有時間評估學生的能力?”

他們的回覆令我悶悶不樂。我國盡力改革教學,但未能革新教師(新課程的最重要力量)的認識和思維。他們的想法將使教學退一步,故筆者認為新課程不大可能會成功。
其實,評價且發展學生能力非是新題材,數十年前曾獲提及,當時被稱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該教學方的目標是將教育過程改為自教育過程,將培訓過程改為自培訓過程,主要是發揮學者的積極、主動及創意等因素,從而發現學生的個人能力,之後加以培養和發揚。

然而,過去多年的開展結果已證明,基本教學過程的“中心”仍是教師。另一個例證是一到考試,教師公佈溫習大綱,之後編寫試考題、印刷和發給學生,是希望學生背熟就能得到高分數。這樣如何評估及發展學生的能力?其實,上述教學方法只有助我們確定勤學、“死背”課程,或懶惰的學生。

在師範工作中,發現學生能力可視為未來開發勞動者能力的過度階段。關鍵問題是,教師要怎麼辦?首先,教師須確定學生要達到的一般能力標準,就是不要求學生全面優秀,但須掌握基本知識。例如:一年級學生在學年結束時所的基本知識是能識別、朗讀文字和100以內的數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連續進行測驗,組織遊戲以評估每名學生的能力。因此教師務必準備不同學習工具和材料,例如:學生參加按順序排列數字或會看時鐘等遊戲,有助檢測學生的識別和接受能力。

憑藉那些小測驗,教師將確定並對每名學生的能力進行分類。通過本身的教學實況,筆者認為評估學生能力不只是創造學生進步的大推力,而且還給全班帶來積極的能量。那是師生的教學過程,教師能將學生個體化就算成功。然而,每班現有40名學生左右,又遭受成績“金箍圈”套住,故相關問題已超出教師的管理範圍。那就是想達到新教科書目標的大阻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