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
市国立大学所属人文与社科大学心理系讲师阮氏玉欢硕士告知,根据大学心理健康中心的报告,在每5名大学生中,则有一人受到焦虑和忧郁情绪的影响。这是使大学生联系心理咨询服务的不同原因。
市经济学与法律大学会计系的大三生青达透露,他上午到下午连续上课,晚上又要复习和上网自学更多知识,这样才有望保持学习成绩。不仅如此,不少学科还要求学生分组做演讲作业,使他及同学连续争取午休或夜晚时间开组会。另外,他就读专业使用许多外国资料,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英语词汇量,才能看懂资料中的庞大知识。因此,具备英语基础也是令学生伤脑筋的挑战。
他叹息地说:“连朝接夕不停学习,使我感到气力竭尽,食欲丧失,对学习一事毫无兴趣。有时候,提及‘限期’一词就心烦,只想放弃一切而连续多日休息以恢复精神气力。但休息时,懒惰感觉就出现,使我不愿工作。所以不敢休息,只好继续挨苦而学习下去。”
市人文与社科大学法语语文系的大三生梅玉透露,如想立足劳动力市场及追求个人爱好,除了在教堂上学习之外,学生亦要积极参加课外、共青团、各会和俱乐部活动,让自己有机会体验不同人生经验。
她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平衡体验活动与学习分数。对于大学最后一年的学生,真是难上加难,他们要从速学习许多专修科知识。她回忆:“面对一大堆课堂上的作业和太多社团活动,我屡次发高烧。当时,我全身劳累无力,面色苍白,不敢与家人视聊,恐怕父母看见如此面貌,心中一定担忧。”
市百科大学大二生娇贞表示,与本市学生一起学习时,她遇到不少困难。她是来自偏远省份的学生,使用电脑以及作业软件的条件有限,所以她就读专修科的成绩追不上同学。
她说:“学习压力使我感到焦虑、孤单和劳累。给母亲打电话诉苦,还以为得到母亲同情,没想到母亲责怪和埋怨学费高昂,又说女子读那么多书来干什么等。”有一段时期,她倾向于远离人群,不想及懒得跟他人沟通,连闺蜜她都不愿交谈。
寻求专家帮助
阮氏玉欢硕士告知,她在大学任教多年,从未见过如今有许多学生遇到心理健康问题的情况,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过后的时期。在学生遇到的问题中,最特别的是在同龄朋友中不落人后的压力。阮硕士分析:“社交网非常发展,朋友上传不少华丽耀眼的内容。大学生看到后,难免产生比不上人的自卑感,心中因此出现压力。这股不良压力,不仅不为学生打造奋进动力,而且还使他们越来越轻视自己,出现忧郁、自卑、害怕交际的情绪。”与此同时,不合理的饮食休养和熬夜过久等习惯,也是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
阮氏玉欢硕士认为,当代大学生,不管就读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专业,都关注本身的心理健康,但关注程度未必是与照顾程度相等。目前,仍有部分大学生靠塔罗牌算命,聚集饮酒消遣或参加感情自愈活动,意想缓解人生的紧张压力,却无法彻底解决问题。所以,一旦遇到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应寻求专家帮助。
阮氏玉欢硕士又说,现有不少“心理急救站”、辅助热线、咨询电话线、心理咨询中心提供服务。值得一提的是,本市许多大学设有心理咨询室,随时协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这是可信可靠,有助学生安全和有章有法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单位。
市国立大学所属人文与社科大学心理学系主任黎氏梅莲博士强调:“如果遇到如焦虑不安、忧郁、情绪不稳定之类的问题,大学生须大胆向周围人吐露。我们须鼓励每人自觉照顾自己体质和心理健康,同时不对心理障碍者抱持偏见。反而,我们要关照心理障碍者的生活,体恤其所遇到的情境,将体质和心理健康照顾知识普及大众,好让社群达到身心健康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