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之地” 逐漸被縮小
向來,民間文學的教學方法就像去瞭解一篇文學寫作作品,故失去其特殊性,減少學生的興趣。目前,民間文學授課的難題是學生年齡還太年輕,都在資訊技術突發猛進的時代裡生長,到處都充斥社交網。民間文學面臨逐漸遠離今日年輕人一代的危機。由於時間不足,必修課程內容也只是“走馬看花”的片段。因此,各所學校迄今教學民間文學的事正在遇到不少困難與“生存之地”逐漸被縮小!
為了重新復燃民間文學,多所學校已搜索豐富的新教學方法。
“課室外”的教學活動
西盛高中學校語文組已通過“課室外教學”模式,並以“學生與越南民間文學”為主題來組織民間文學的課外活動。此節課很饒有意義,讓學生瞭解民族文學根源,通過表演方式把民間文學在演唱環境下“復活”。從而,給學生們培養懂得體諒勞動者的心靈,珍貴他們的創作與在高中學校學好語文課。
為了開展此專題,20個十年級班的學生們要參加預選賽,然後選出節目最出色的班。在各輪比賽中,學生們已熱烈、興奮地參加“我愛民謠曲調”(比賽與表演越南3部的民謠)、“知識行程”(“敲響知識金鐘”)、“歌謠對答”(各班之間的歌謠直接對答),最後就是民間故事的舞台演出。各場比賽與表演節目已將北部農村的民謠、感情深厚的情歌或是具有民間色彩的舞蹈的文學氣氛復甦。“敲響知識金鐘”比賽也充滿戲劇性與興趣。給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民間故事走上舞台,學生們已演活了童話故事、民間笑話裡的糟姑娘、仙人或文盲夫子等人物,並且學習世事教訓。
舞台化、繪畫、收集作品
學生們十分喜歡在班上組織演劇的語文學習方式。因此,多個語文課小組已主動按照舞台化形式制定授課計劃。教師不必花功夫做出太多的準備工作,只須指引、把“任務”交給學生們,他們就會踴躍地參加,從編劇本、報幕員至人物的環節,學生的不少創新令教師大感驚訝。
此外,以繪畫來重現民間文學作品的比賽也讓學生們對作品有更深刻的感受,又可發揮他們的繪畫天資。從而全面地評價學生的技能與學習態度。
另一個饒有意義的形式就是蒐集當地民間文學。此舉有助他們增強對自己家鄉的意識和自豪感。教師分組或每個人在網頁上搜索和詢問父母、祖父母來蒐集相關資料。
在升旗禮,有些學校給學生組織傳統藝術表演節目。學生有機會欣賞民謠歌曲、觀看媚珠與仲水傳說、親眼欣賞糟姑娘以鳳翅形象來捲萋葉的精巧。
憑藉上述授課方法,學生不會覺得文學枯澀、陌生了,而會覺得親切、更加喜歡文學。從而,他們將會感受到文學就是人生,而不是理論和書本裡才有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