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因校而異
在香港,英國傳統教育從19世紀就形成,其中大學預科屬於普通課程。所有大學按專業領域招生,培訓時間為3年,其目標是為此地區勞動市場培訓特殊專業大學畢業生資源。然而,香港政府從2012年起將大學培訓時間從3年延長至4年。
因此,所有大學必須講授和發展博雅教育課程。具體是集中發展各項淵博內容,包括:採用新方法進行終生學習制;提高全球認識;進一步感受中華文化遺產;深入掌握在跨學科教育範圍內各學科見識之間內在連接本質;瞭解從藝術、文學學科創業活動的價值;科學與技術對生活與日俱增的角色。
由於香港每所大學設有各自的培訓課程,導致其博雅教育模式具有若干獨特的地方特點,同時造成各培訓單位之間的區別。其中,最突出的特點之一是針對寬度和多行業性,以抵抗英國教育模式固有的特殊專業趨勢;廣泛地接受其他各教育課程,包括在傳統博雅教育課程之外的各學科和其他各科學學科;瞄準在博雅教育範圍內技術教育因素,同時必須採取依靠畢業結果的講授與學習方法,並將其視為共同的結構框架。
例如,香港各所大學於2012 年制定新共同核心培訓課程。為了實行為期4年的大學培訓課程,各家大學須採取更靈活的模式。儘管專業技能在培訓課程中仍佔最大的比例,但在共同核心課程中仍必有36項必修課。
得到強力支持
在香港,廣泛地推介美國通識教育受到地方政府、各所大學和工業部門的強力支持。一方面,採取美國通識教育課程的事宜一部分受到大學教育改革趨勢的影響。另一方面,此模式被視為有助把中國各大學教育系統連接一起。結果,香港大部分大學通識教育課程近乎是美國教育哲理與中國傳統文化價值之間的混合。
上述情況導致香港大學生在就讀專業課程前有機會接近許多廣泛的教育課程或非專業培訓課程。更重要的是,上述模式促進各所大學在全球化紀元和依據知識的社會中提高大學生-具有全面技能、能力的高素質人力資源的素質◆
我國的故事
教育與培訓部大學司從1993年已頒行第2677號和第2678號《決定》,指引全國採取通識教育課程框架。可惜,到從1997至1998年階段,由於若干改變,教育與培訓部已取消為兩階段制培訓課程服務的通識大學教育模式。因此,與香港相比,我國提前20年為大學培訓採取通識教育課程。
近期,在政府審批成立河內國立大學所屬越日大學時,該校校長肯定,將採取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模式。然而,教育與培訓部去年卻建議政府頒行有關將大學培訓時間從4年縮短為3年的第1982號《決定》,而不明確地解釋我國大學培訓課程中通識教育內容將如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