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工人月开幕 为出口企业纾困解难 陈红河副总理视察 500 千伏电线第3段进度 东海禁渔令违反越南主权 广宁省工时最长 人均收入却处于偏高 数字化转型有助减少烦扰民众及企业 大力推进肃贪反腐与自我检讨工作 零售业频推促销活动 “绿色”物流行程:任重而道远 释放私人投资资源 实施核心任务以促进社经发展 数字化转型市场尚可强劲发展 2024 年东盟未来论坛分享有关东盟未来愿景的新创意 Horasis中国论坛:促进贸易和吸引投资的商机 资金开始流入经济体 越南国家品牌5年内增长102% 加强河南省与中国南宁市合作关係 越南成为新加坡最大大米供应国

台灣學校加強越南語教學

越語班共36名學生,分為5組。在講台上,一組7名學生正在演示“在巴沼街市購物”場景練習“詢問價格,詢問尺寸大小和還價”場景。年齡約16至17歲的學生既努力記下,又嗑嗑巴巴地唸一句句對話。只要講台上的“演員”向老闆娘打招呼“叔叔好!”或笨頭笨腦地還價:“20萬元嗎?太貴了!30萬元吧!”,坐在講台下的“觀眾”立即哄堂大笑。
台灣各所學校的某節越語課。
台灣各所學校的某節越語課。
“單槍匹馬”
以上是南投市南投授藝學校越語班的一節課。教育部門最近為台灣各縣市的越南新娘子弟組織返回母親家鄉之旅,條件是“高中學生通曉基礎越語”。上述越語會話技能補習班是青少年結結巴巴地學說“母語”的首個地方。

我以越語問:“你在何處學習越語聽力課?”今年17歲的劉元易以中文答道:“我從小就聽母親講越語了。”越南新娘的子弟成長歲月中,雙語會話是熟悉的事情。童年,母親說越語,子女努力重覆。後來,子女說越語的次數日漸減少。
隨著“新居民”未能適應社會環境,加上絕大多數人都在講中文,越南新娘教子女學越語的努力似乎都沒有進展。子女約5至6歲時,已習慣使用中文說話,故母子之間需以雙語形式來溝通,各行其是。

今年16歲的王玉華記憶猶新地透露:母親屢次與她發生“冷戰”,因為“她不願意講越語”。她6歲開始上一年級班,班上有20多名朋友只用中文說話。回家後,她堅決不學越語,只要母親講一句越語,她立即說:“媽,錯了!”之後將母親的話譯成中文。母親吩咐:“你就對大家講中文,但要對我講越語。
”每次將要返回越南芹苴市去看外婆,母親就加強教她學越語,但越語太難了。於是,母親說越語,她以中文回話。兩者說到第5句時,母親就生氣和鞭打她的腳,離開前還宣佈:“你什麼時候願意說越語才跟我講話。”

其實,在台灣有許多類似母親。不少人結婚沒多久就生育子女,母親還沒通曉普通話,子女就咿咿呀呀地學說話。在周圍人都講普通話的環境中,母親的越語很“孤單”,孩子就在自適應慣性權中成長,成為“只通曉中文”的人,而母親還忙著學習普通話。
他們天真地放棄學習越語的計劃,初期,母子之間溝通不很順利。對於日常須學習中文和閩南語的孩子,不必進修越語就是減輕學習語言的壓力,但那也是他們的損失,因為不可以用越語跟母親交談。
不再孤獨
梅姐、鶯姐和其他越語教師都是旅台越僑,有些母親曾屢次教子女學越語失敗。今年32歲、在南投市居住、越語教師鄧明恆說:“在任何班級授課越語時,都與曾在多文化之家中單槍匹馬的母親同行。”

從去年起,台灣各縣市開設越語教師集訓班,受訓對象是越南新娘,她們原是家庭主婦、體力勞動者或文房人員,“脫離”廚房、工廠和辦公室,到講堂學習以成為教師。子女不通曉越語,甚至還否認旅台越僑的母親家鄉,已成為各文化與教育會議的討論問題。
除了東南亞各國的6種語言之外,預計越語至2019年將是中、小學生的必修課程。其實,越語於過去幾年已成為眾多台灣與越南婚姻子弟學習的學校的必修課程。

目前,教師組織工作日益同步化。台灣去年為881名教師開辦了36個師範技能培訓班。台灣主張每年支出10億台幣,用於東南亞各國語言的教師培訓工作,其中越語教師佔大多數。此外,台灣教育部去年還為24名有母親是越南人的學生組織返回母親家鄉旅程。至今年7月,返回母親家鄉的學生達36名◆
台灣教育部門領導林騰蛟:“多文化婚姻的子弟就是各地之間在未來經濟、文化方面進行合作的種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