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歌謠裡,有關前人教導後輩必須有博愛之心及互相幫助的美德比比皆是,例如:一名國民必須互助相愛。此前提是要“和孝”,“和孝精神”,因此,其不單純屬於情感,而是精神方面,要有理智。換句話說,“龍子仙孫”的種子必須生長在“和孝”越南土地上,該種子必須生長在特別的環境裏才能結出甘甜果實獻給社會。
通俗地說就是我們前輩使用“窩裡橫” (意思是:在家顯了不起,但走到社會就被人詐騙、佔便宜),成語來教訓子孫,就是千萬不能與家人分高低、爭吵,真正有本事就與社會人分高低!
筆者有兩個孩子,一男一女。大哥很聰明伶俐,但在家很少說話,特別是不與妹妹爭吵。從小他獲教導“如何當哥哥”,必須忍讓妹妹,保持家庭溫和氣氛,忍讓妹妹是仁愛之心。當然,當妹妹犯下錯誤,哥哥必須提醒,教導,代替父母教導妹妹是哥哥的本份。妹妹也一樣,對哥哥不可有放肆態度,必須謙讓,但她的性格不穩重,愛說話。
用餐時,雖然好吃的飯菜都分給他們兩個,但妹妹總向父母提問:“哥哥比我大,必須給他多吃一點,這是父母所教。那麼,為什麼大哥總會忍讓我?那究竟誰讓誰呢?誰比誰多吃一點?”在此場合,他們所獲得的答案是:這是父母教給兒女忍讓之道,你們必須知道如何處事,這是分享,和孝。若你們不能互相忍讓就不可與他人和諧相處!
類似上述前輩教導子孫的故事很多。若認為“和孝之德”塑造越南人之間的相親相愛關係,那麼也是正因為此相親相愛精神鞏固了“和孝之德”。不然,我們的祖先不會教導“先責己,後責人”。當面對自己的錯或他人對自己不好時,必須反省,尋找錯誤之源?我們有何錯?此教導的核心就是“和孝”,“和”裡有“孝”,“孝”裡有“和”,“和孝”包含忍讓、包容、大方之美德,“和孝”是人心,也是理智,是指引我們走到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