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不等於燦爛未來
據H.就讀的學校代表告知,H.的學力不錯,英語水平高,是英語優秀學生代表隊成員,很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但是,不知為何他到八年級卻很容易悲觀,其班主任教師便通知家長。到九年級初,H.的英語成績只達3分。之後,家長申請讓他休學幾天以接受治療。不久後,學校接到H.跳樓自盡的消息。其父母儘管已陪同孩子接受心理治療,但終於無能為力,感到極度痛苦。
任何父母都不想失去孩子,任何教師都不想將學生逼上絕路。原因何在?這也許不易回答,但可以肯定,教育體系曾經和正在把我們的社會變成一個看孩子的成績重於孩子開心的社會。
試問,我們包括家長和教師,誰未曾陷入成績不佳或考不上之處境?但是學生的分數一旦偏低,就受到來自家長的壓力。由於家長的巨大期望,學力差的學生本來承受了很多壓力,當面對家長失望之時,壓力將會倍增。對於心理敏感的學生,怎麼能受得了?
可惜,學校、教師和家長至今仍一直重視學習成績。
在中國召開的某個國際數學比賽,儘管比賽目的是讓學生積累經驗和在集體環境中長大,但參賽學生的父母、祖父母等家人卻出國鼓勵孩子。家長在結果公佈時非常緊張。甚至不少孩子得不到獎項後,家長就流下淚來,而學生們仍熱情與來自各國的“對手”交流。
是由於孩子太天真,還是由於家長太計較?說到底,比賽也是一場娛樂,得獎者不一定可走上人生最期待的幸福之路。
孩子也要面對失敗
不少越南留學生出國留學時遇上來自父母、教師和我國教育體系的重重羈絆,例如:外語能力差、不會游泳、不會做飯、缺乏初期急救技能、不做體育運動等。某留學生稱:“與來自各國的留學生相比,我國大學生很膽小。
由於我國學生在讀中學的整個過程中,只會集中學習,沒有鍛煉如握手、持杯、使用餐巾等習慣,也不會彈琴、唱歌、跳舞,甚至因不習慣讀書、旅遊及經歷實際,而不能與別人溝通。”因此,我國若干大學近日將游泳、彈琴、跳舞等生活技能列入教學課程。
心理學碩士范福盛表示,每個人都有自身本色,其見識吸收能力和心理情感心理也不同。因此,對學生的評價不是為了淘汰不及格學生,而是協助學校掌握學生的能力,從而協助學生有效地學習。
重視成績是教育目標和方法從初期就被錯誤地定向的社會的共同後果。因此,須改變家長、學校的這一觀念。家長的對待態度和陪同孩子接受所有學習成績的方法就是推動孩子今日和未來走上成功之路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