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孤單”兩字解碼
第十郡阮攸高中學校日前舉辦“為校園生活孤單解碼”座談會,教育專家們已承認,在現代社會背景下,學生患抑鬱症、在其家庭與學習班裡都感到孤單的情況與日俱增。最近,印度某專家組的研究結果顯示,18歲以下的80%年輕人曾經感到孤單,比感到孤單的65歲以上老人(佔40%)高一倍。
從13歲至18歲是孩子欲自我肯定的年齡,一般是通過一系列問題,如我是誰、我怎麼樣、如何才能肯定自己?而且這個階段也是家庭與學校期望他們成才(學習分數、成績、技能公認等壓力)。當無法滿足期望,不少學生憂慮但不想靠別人幫忙,因為他們害怕被拒絕與否認。從而,他們會感到孤單,選擇沉靜,不想與他人玩耍與談話。
順化師範大學教育心理系主任阮清雄博士表示,學生處於孤單的狀態表現出以下“症狀”:無意識地反覆聽同一首歌、喜愛熬夜、在黑暗裡沉寂、不敢直視他人、相信某種虛擬關係、在人群中感覺失落、感覺自己有許多不足之處等。在心理角度來看,阮清雄博士分析,孤單是一種感觸狀態,使身體感到疲累、難受,分泌出反抗社會交際的激素,導致處於孤單狀態、難以建立關係與社會交際。此外,阮清雄博士還警報,若不及時發現,處於孤單狀態的人將患上抑鬱症,最壞的情況下有可能萌出結束生命的念頭。
阮攸高中學校教師、多年負責班主任工作的林武功政認為,教師須加以關心的兩大對象是太過好動與太過被動的學生。他們的一般情況是很少得到周圍人關心。因此,若教師們不主動親近與關心,則是間接使他們感到消極,容易造成遺憾的後果。
良好的學習環境
為幫助學生解除孤單的感覺,從而避免消極行徑發生,人民藝人白雪博士告知,在家庭中,父母須讓孩子有信心的感覺。當孩子感到信心時,將會有更多正能量,從而懂得克服困難。此外,阮胡瑞英碩士提示,從少父母須創造條件給孩子學習一種天資或藝術、技能,如:音樂、繪畫、彈琴等。他們的心理被抑制時,將有解除其消極能源的“地方”。對於學校方面,須創造沒有判斷的學習環境,給學生們一個安全的感覺,可以討論、表達其想法,創造條件讓他們可以自我探索、瞭解與在受到壓力控制之前先接受自己。對於學生而言,若這種孤單感覺會導致萌出消極的念頭,則一旦萌出了消極想法就不應該一人對抗著,而要立即給父母、教師們或任何人致電聊天,以解除此消極感觸。
阮攸高中學校校長黃清富老師告知,家庭與學校對學生心理、性格的形成與發展起著重要的角色。若家庭是情感的穩固支點,學校就是精神依靠,讓學生覺得有大家同行與關心。在另一個角度下,阮清雄博士認為,教師不僅能幫學生們解算術題、寫作文,而且也可以用愛心與包容,來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一些困難與消極的問題,因為“每日上學都是開心的日子”。林武功政教師贊同上述觀點並表示,為了不讓像過去期間學生自殺的事情再次發生,教師們須撥出時間來傾聽學生們心事或陪伴他們。此外,專家們也肯定須加強心理學諮詢室的各項活動,以及時發現與解決學生們的精神與感觸問題,如他們在學習遇到困難,在老師、朋友的關係中遭遇羈絆,擔憂分數、學習成績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