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4.0”模式
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記者馬汀‧洛威表示,泰國是受自動化浪潮的特別影響的國家之一。例如,在已生產商上10億產品的泰國某家首席先進瓶罐生產企業,其生產線採取“泰國4.0”模式,近乎完全以機器人運作。
憑著在5年內完成一半自動化的目標,“泰國4.0”是從2016年發起的泰國經濟改革模式的第4步。在此經濟模式的初期,泰國把科技應用於農業領域,讓農民可耕種,而不完全依靠體力勞動,同時推動該國輕工業和重工業發展。目前,泰國的農業開支由1994年的0.9%已降至2017年的0.2%。這被視為泰國農業的發展步伐。
與此同時,隨著自動化的發展趨勢,泰國各勞動者維護組織擔憂此過程將會引起工作危機,造成廣泛失業的情況。具體是,泰國各行業現有約3800萬名勞動者,其中普通勞動者為1700萬名和經基本培訓的勞動者為600萬名,面臨失業危機的人數為2300萬名。
東南亞其他各國也面臨類似的情況,生產自動化正在柬埔寨、菲律賓、越南和印尼等各國興起。
東南亞曾具有人工低廉優勢,但以如今的自動化速度,此優勢逐漸喪失。近乎所有專業水平低的工作都採取自動化技術。因此,受最大影響的對象是組裝、食品包裝工人、莊園勞動者、售貨員、成衣工人、泥水匠等。
必要趨勢
世界上各經濟學家正呼籲促進教育改革,目的是培訓勞動者熟練使用產銷領域數碼技術。泰國政府認為該國須促進現代化以提高競爭力,所以已推出上10億美元優惠貸款以投資自動化設備。泰國工業部長認為,在全球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應該對未來有全面的目光,若不採取先進技術,在勞動供應源中任何位置的任何工人都受影響。
與此同時,在全球其他各地逐步進行自動化的時候,東南亞自動化進程卻較快。本著目前的自動化速度,國際勞工組織(ILO)敲響警鐘,逾八成東南亞成衣勞動者未來2年將面臨失業危機。
來自泰國國立法政大學(Thammasat University)經濟系的Kiriya‧Kulkolkarn博士建議,政府應該對因受自動化影響,而失業的勞動者提供福利輔助或設立一筆基本普通收入來源。用來輔助的資金可來自對從自動化進程盈利的企業收取的稅款。勞動市場專家認為,在自動化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不能讓勞動者自謀出路,而應輔助這些對象轉行或提供基本培訓◆
被評價為做好產銷自動化進程的新加坡與越南未來可面臨廣泛失業危機。例如,德江洗衣粉和化物股份公司領導陶友玄對媒體發表時告知,自從投入使用自動化設備起,已有上百人被停職,因為其公司各部門都進行自動化。與此相似,龍編郡某家洗衣粉和化物企業以前有100名勞動者,但從採取機械化起,只需要10至15人。